民营银行十年蝶变:微众、网商两家占据七成利润,谁在掉队?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17 21:56:23

北京一核酸检测点保存液过期被罚少妇叫声可射—The Porn,

  自2014年首批试点启动以来,民营银行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一项数据十分惹眼。2024年一季度,民营银行净息差4.32%,远高于其他类型银行。相比之下,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降至1.54%。也就是说,民营银行净息差高于行业平均278个BP。为什么民营银行的净息差如此之高?有无风险和隐患?民营银行中间存在马太效应吗?

  截至目前,除裕民银行外,其余18家民营银行均已发布2023年经营数据,还有民商银行、亿联银行、网商银行等3家银行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的经营数据。从数据中不难发现,民营银行发展仍然呈现出明显的梯队分化特征,同时面临着资本补充压力、资产质量下降风险、不良率攀升等挑战。

  比如,民营银行不良率从去年四季度末的1.55%上升到了1.72%,在各类型银行机构中不良上升最快;资本充足率12.63%,低于银行15.43%的行业水平。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近一半民营银行拨备覆盖率在200%以上,但超六成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下降迹象。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两家头部机构营收之和、净利润之和,分别占18家民营银行总和的65%、71%。

  具体到各家银行,2023年,微众银行在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等方面一骑绝尘;网商银行紧随其后,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所拉大;新网银行资产规模迈过“千亿级”门槛,成为第五家跻身千亿俱乐部的民营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终于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同时营收同比增长33.7%。

  净息差大多小幅走阔,7家净息差高于4.32%

  作为银行主营的存贷款业务的营收体现,利息净收入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最高,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保持合适的净息差水平有利于银行补充核心资本以及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过去一年多以来,息差持续收窄,已成为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之一。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7%、1.62%、1.45%、4.32%、1.72%、1.47%。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银行,民营银行净息差表现格外突出。单看民营银行2023年四个季度的净息差数据,分别是4.11%、4.17%、4.21%、4.39%。不难发现,民营银行的净息差虽然较2023年四季度有所收窄,但是仍高于2023年前三个季度。

  整体上,大部分民营银行2023年息差较于2022年均有所走阔,只有7家银行表现为收窄,不过幅度并不大。其中,金城银行下滑0.81个百分点,为收窄幅度最大的民营银行;苏商银行次之,下滑0.34个百分点。

  “民营银行客户相对下沉,客户资质相对一般,议价能力较弱,贷款利率相对较高;民营银行贷款笔数多、金额小,多为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款,客户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弱,因此息差相对更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排名靠后的民营银行仍承受着一定的经营压力,民营银行净息差能否继续扩大存在一定不确定性。2024年下半年,在银行业加大对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净息差存在回落的可能,不过,其净息差水平仍与几家头部民营银行的经营情况有关。

  新网银行迈过“千亿级”门槛,两家银行资产“缩水”

  资产规模是银行所拥有的全部资产的价值总额,通常被视为实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体现。纵览2023年18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行业分化现象明显。

  具体来看,作为民营银行中的“老大哥”,微众银行以5355.79亿元的资产规模,依然稳居第一。紧随其后的仍然是网商银行,总资产为4521.30亿元,这两家银行资产规模合计逼近万亿元。2023年末18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为1.94万亿元,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几乎占据民营银行资产规模的半壁江山。

  其余13家银行规模在千亿元以下。其中,规模在500亿元—1000亿元区间的银行有6家,规模在500亿元以下的有7家。而新安银行在民营银行中体量最小,总资产为192.91亿元。

  从规模扩张速度来看,民营银行大部分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其中,梅州客商银行增速最高,其由2022年的302亿元扩张至2023年的394亿元,同比增长30.38%。四川新网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福建华通银行增速保持在20%以上,同比分别增长21.36%、21.47%、28.53%、28.88%。

  此外,微众银行、苏商银行、华瑞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重庆富民银行、无锡锡商银行、辽宁振兴银行等7家银行增速均在10%以上。

  与多数银行扩张态势不同是,亦有两家银行出现规模“缩水”。亿联银行、新安银行2023年资产规模分别为517.75亿元、192.91亿元,分别较2022年下降3.49%、8.37%。对于资产规模“缩水”的原因,两家银行在年报中并未提及。

  资本充足率整体偏低,超六成民营银行下降

  从资本充足率上看,民营银行整体偏低。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2023年、2024年一季度分别为15.06%、15.43%;民营银行分别为12.32%、12.63%。具体来看,2023年只有新安银行资本充足率高于商业银行整体情况,数据为23.87%;其他17家银行主要集中在11%~13%的区间。

  在16家有同比数据的民营银行中,10家资本充足率出现了下降,占比超六成。其中,梅州客商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分别下降了271个百分点、172个百分点、162个百分点。

  他进一步指出,整体看,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偏强,主要是近年来银行经营压力增大,宏观经济波动与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净息差压力增大,部分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有所下降,转而增加外源性资本补充需求。加上实体信贷融资需求回升,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减等,预计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偏强。

  四家营收增速超50%,新安银行净利润降幅达70%

  营收创利方面,民营银行亦呈现两极分化格局。2023年,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两家头部机构营收之和、净利润之和,分别占18家民营银行总和的65%、71%。

  2023年,微众银行营收为393.6亿元,在民营银行中处于强势领先水平。紧随其后的网商银行不及前者的一半,为187.4亿元。不过,仅有这两家银行营收达百亿级别。排名第三的是新网银行,为54.9亿元,同比增长50.63%。其后,依次是苏商银行45亿元、金城银行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3%、11.01%。

  营收在10亿元—30亿元之间的有9家银行,威海蓝海银行、重庆富民银行、湖南三湘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无锡锡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吉林亿联银行等均在此阵营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众邦银行资产规模虽为行业中的排头兵(位列第四),但其营收排名第9位,为19.32亿元,同比增长19.6%。

  从增速上看,梅州客商银行、无锡锡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四川新网银行等4家银行营收增速超过50%;福建华通银行等10家银行增速在10%~30%之间;重庆富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营收增速分别是2.84%、0.62%。

  仅有2家银行,营收出现下滑。其中,吉林亿联银行下降1.66%至10.65亿元,和资本规模双下滑;辽宁振兴银行下降10.89%至7.45亿元。

  净利润方面,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依旧遥遥领先。2023年,两家银行分别净赚108亿元、42亿元。除这两家银行外,仅有新网银行、苏商银行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其余14家银行均在10亿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华瑞、华通、新安银行去年净利润未破亿元,分别为5300万元、7400万元、4400万元。不过,上海华瑞银行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同时营收同比增长33.7%。

  从增速上看,基数相对较小的福建华通银行“吸金”速度一骑绝尘,在2022年573.08%的高速增长后,2023年净利润增速仍达到111.43%;四川新网银行、吉林亿联银行、无锡锡商银行净利润增速在40%以上,具体数据分别为48.31%、45.83%、44.94%。

  当然,也不乏失意者。2023年,湖南三湘银行、天津金城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净利润较2022年有所下滑,对应的降幅分别是6.80%、12.59%、30.02%、71.97%。

  半数不良率抬升、民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下调幅度最大

  银行是风险的经营者,不良率反映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拨备覆盖率反映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在2023年四季度末的不良率分别是1.26%、1.26%、1.75%、1.55%、3.34%、0.85%;2024年一季度末对应数据为1.25%、1.25%、1.78%、1.72%、3.34%、0.92%。

  整体看,民营银行的不良率在各类型银行机构中处于居中的状态,但从去年四季度末的1.55%上升到了1.72%,在各类型银行机构中不良上升最快。近半数民营银行2023年不良率抬升。

  2023年,网商银行不良率2.28%,位居民营银行之首;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涨幅排名第二。除此之外,三湘银行、众邦银行、新网银行、新安银行、 华瑞银行、亿联银行、中关村银行的不良率均在整体水平1.55%之上,分别为1.75%、1.73%、1.71%、1.67%、1.66%、1.61%、1.57%。

  拨备覆盖率方面,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在2023年四季度末的拨备覆盖率分别是248.48%、219.07%、194.94%、254.58%、134.37%、293.92%;2024年一季度末对应数据为251.22%、218.03%、191.24%、231.25%、132.71%、253.18%。

  具体到各家银行,民营银行在2023年表现较为分化。其中,锡商银行拨备覆盖率419.91%,同比上涨109.99个百分点,既是拨备覆盖率最高的,也是上涨幅度最大的。微众银行、客商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52.64%、302.46%,位居第二、第三。

  此外,拨备覆盖率在200%~300%之间的有5家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分别为290.93%、248.04%、217.31%、205.24%、205.23%。其中,民商银行拨备覆盖率同比下调了458.66个百分点,是18家银行中下调幅度最大的,此前2022年末高达749.59%。

  实际上,拨备覆盖率并非越高越好。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银行而言,拨备覆盖率反映了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拨备覆盖率较低意味着风险抵御能力不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拨备覆盖率提高增强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但过高有隐藏利润的嫌疑,并且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

  拨备覆盖率是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指标越高,可能是分母上不良贷款余额低,也可能是分子上银行预计的贷款损失多。结合民营银行的不良率抬升的情况,可以看出其对资产质量的担忧,这或许是民营银行未来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责任编辑:曹睿潼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