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大涨!两大重磅消息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26 17:30:19

  来源:证券之星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

  板块方面,AI语料、多模态、短剧、华为昇腾等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ST等少数板块下跌。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上涨。

  截至收盘,沪指涨0.76%,深成指涨1.55%,创业板指涨1.8%。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6434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8亿。

  01

  AI概念股再度“火热”

  今日,A股市场迎来久违上涨,午后持续拉升,截至收盘,主要指数悉数翻红。

  其中AI概念股迎来集体反弹,以文化传媒为代表的应用端集体爆发领涨两市,硬件方向的PCB概念股也再度走强;游戏股涨幅居前;此外,锂电池板块也极端异动拉升。具体来看,上述三大方向均有各自的利好催化。

  首先,AI方向走强。消息面上,AI应用端,昨日下午,多家国内大模型厂商上线了相应的“搬家”方案,为用户提供替代方案。市场认为,中国大模型公司自主研发或将加速,谁能够为开发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谁就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机遇,在大模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AI硬件端,据Prismark预测,2023年至2028年全球PCB产值复合增长率约为5.4%,2028年全球PCB产值将超900亿美元。华创证券表示,PCB需求量随着AI应用的快速落地而大幅增加,产品规格随AI、交换机芯片升级迭代从而带动价值量提升。

  万联证券指出,2024年游戏版号持续加码发放,头部厂商优质爆款新游持续推出,海外市场头部产品表现良好,中国自研游戏出海收入维稳,整体来看,游戏市场有望呈现增长趋势。

  此外,锂电板块异动拉升,广期所碳酸锂期货猛拉超5%,收复9.2万元/吨关口。消息面上,据证券时报援引消息,埃克森美孚公司表示,尽管锂价近年来一直低迷,但锂需求仍将增长,这将有助于其传统石油业务与电动汽车关键电池材料生产业务共存。世界对锂的需求远远超过目前生产的量。

  不过要注意的是,今日领涨的多数是此前经历了长时间整理的超跌方向,此外,昨日展开反弹的工业母机、地产等板块今日便再度陷入整理。可见在量能持续萎缩的大环境下,板块在异动拉升后想要走出延续性的难度依旧较大,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后市大概率仍将于超跌题材中反复轮动。

  02

  官媒发声

  再谈壮大耐心资本

  今日,央视新闻联播发文再度提及“壮大耐心资本”。

  文章称,提出“壮大耐心资本”的要求,传递出一层信息,当前的创投市场,耐心资本还不足。“耐心资本”,名字形象直白,顾名思义,这种资本不急于一时,更看重长期的价值。但要更深入地理解耐心资本,还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背景出发。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原创性、颠覆性、革命性的科技创新,可是这种创新要出成果,往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甚至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要全身心投入创新,没有后顾之忧,就离不开资金的长期陪跑和支持。

  资本的脾气是多样的。有的脾气比较急、只看重眼前、喜欢“快进快出”,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想转身离开,这样的资本显然不适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耐心资本则是创新的好伴侣。耐心资本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短期收益状况,而是着眼长远,综合考虑企业的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商业模式等非财务指标,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更注重长期收益回报,可承受较高风险。

  从整体上看,投资者在开展投资时,聚焦新质生产力,锚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些正确的方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持续耕耘、耐心等待,一定会有所收获。

  至于如何壮大耐心资本?文章称,至少要做好以下多方面工作。

  首先,要培育耐心理念。“耐心资本”其实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达。“耐心”这个要求,实际上是给投资者提的。要通过设置长期考核机制等方式,引导投资者树牢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同时,要营造耐心环境。一方面,要为耐心资本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和有序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围绕“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扩宽耐心资本来源,也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耐心资本,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确保这些长期资本的安全稳健运行。

  还有专家建议,要加强国家主权基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我国已设立国家“芯片大基金”,支持芯片行业研发突破。未来,应科学设立更多产业发展基金,营造政府领投、机构跟投的氛围。

  此外,在建立长期投资评价体系、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等多方面,都需要持续发力。

  方向明确,多方发力,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发挥好金融在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催化剂”作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03

  金融稳定法更进一步

  宏观层面,备受市场关注的金融稳定法离资本市场更近了。

  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对金融稳定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之后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6月25日,金融稳定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二审稿明确中央金融工作领导机构及其职责,完善关于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相关规定。具体而言:

  草案二审稿明确中央金融工作领导机构及其职责,在“总则”中对中央金融工作领导机构及其职责作出规定,相应删去草案一审稿中关于国家金融稳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的组成、职责等相关内容。

  草案二审稿完善关于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相关规定。

  一是加强金融监管。明确规定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督管理,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和监管问责,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协同水平;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

  二是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增加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履行防范和依法查处非法金融活动的责任;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测、识别、预警和早期纠正。

  三是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进一步明确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金融风险处置方面的责任分工。

  此外,草案二审稿还作了一些技术性修改完善,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证券法、保险法等金融法律中关于相关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处置的规定相衔接。

  04

  A股或迎新一轮上涨行情

  最后,回到A股后市走势上来。

  今日午后,A股三大指数齐齐拉涨,收盘时深成指、创业板指均涨逾1.5%。大盘拉升,是否意味着风险释放接近尾声?后续A股能否迎来新一轮行情?这无疑成为了当下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

  近期,平安基金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会召开,多位行业专家判断,A股正处底部,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

  平安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平安策略先锋混合基金经理神爱前表示,如果国内下半年财政发力和全球央行下半年可能会流动性放松这两个条件能够出现,那么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A股市场,都值得我们有所期待。

  这一刻,市场应该非常接近底部。从历史数据来看,A股熊市的最长周期差不多就是3到4年左右。迄今为止,A股的上述波动规律没有被打破过,我们这一轮熊市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没有打破以往的规律特征,所以,神爱前认为,现在的A股很大概率正处在新一轮股市周期的底部位置。

  至于后续投资策略,高股息受到较高认可。平安基金刘杰指出,无风险利率长期下行背景下,增配权益资产来提高长期收益率势在必行。A股市场正迎来越来越多长期且稳定的资金,红利策略则与这部分增量资金匹配性较高。

  高股息策略既能为追求稳健风险收益特征的机构投资人提供选择,又可有效规避权益市场波动风险。再加上央国企的历史使命赋予其估值重估价值,新“国九条”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分红率的提升,以及红利低波资产当前股息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因此,目前宏观环境适合绝对高股息策略,即稳定价值类为主要配置方向。

责任编辑:杨红卜

  瘦西湖是古城扬州的地标与第一名片,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也是外来旅行者到扬州的“第一目的地”。本次推出的“骑鹤上扬州,诗画瘦西湖”主题数字纪念票采用蚂蚁链的区块链技术,不可代替入园门票使用。每张纪念票均拥有专属序列号,是区块链存证技术和优秀文化数字作品联合的跨界创新,极具收藏价值。消费者购买全套四张纪念票,将解锁隐藏款纪念全图。

  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美国企业在华投资的领域有所扩大。中国美国商会总裁近期表示,随着中国消费回暖,已经看到中国经济加速复苏的积极信号,商会将和会员企业一起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5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当地时间5日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意,西方提供的武器不会被用来打击俄罗斯领土。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66/4204584974541415266.jpg" alt="" />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东亚汉字文化圈交流史可为今天全球范围内的文明交流提供何种借鉴?</strong>

  <strong>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strong>

王美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