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上周五再遭“空袭”带路券商板块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7-01 07:21:11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彭水萍    

  对于公司股票价格异动,东方财富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东方财富股价表现较弱,更多是反映某种市场预期,其传统券商业务面临同质化倾向和互联网红利衰退,非同质化的投行、资管等业务相对头部券商又没有竞争优势。此外,从券商行业来看,目前也难以找到充分的利多因素。

  东方财富股价突现跳水

  6月28日下午1点50分后,“券茅”东方财富股价出现快速跳水,最大跌幅近7%,最终以大跌6.88%收盘。

  事实上,东方财富股价像6月28日这样的突然大跌在近年来也不是首次。不过,这次大跌伴随两则利空传闻。其中,有传闻称,券商将严查亲属账户和员工手机IP重合。甚至有说法称会“倒查5年”。对此,记者6月28日下午询问了多家券商从业人员,得到的反馈是,报备亲属账户是常规合规要求,并不是最近新出的举措。另外,所谓“倒查5年”并不属实。

  另外,6月28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随着公募佣金费率新规即将实施,部分被动指数型产品佣金费率或低至“万一”。

  业内预计,由于涉及费率下调,分配比例、方式调整,此次公募交易佣金费率新规对券商的佣金分仓收入会造成较大影响,对以往那些“市场佣金”占比较高的券商来说影响可能更大。不过,分仓佣金占券商总收入的比例并不高。据Choice数据统计,2023年东方财富分仓佣金规模为3.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3%。

  相对行业来说,东方财富2024年一季度业绩表现尚可,仅小幅下滑3.4%,然而 2024年以来其股价跌幅却明显比其他头部券商大得多。

  截至6月28日收盘,东方财富2024年以来下跌近25%,而其他头部券商股价的跌幅大多在10%左右,甚至一些一季度业绩表现较差的券商的市场表现都好于东方财富。

  这几年,东方财富被业内视为国内领先互联网券商的代表。回顾其业务发展历程,其充分把握互联网红利期的契机,先是通过多个线上门户获得线上资讯、社区等内容领域的领先优势,而后进一步纵向获取基金代销、证券经纪等牌照,形成线上投资理财闭环,持续扩大客户流量并沉淀数据资源,逐步形成具有网络效应的竞争壁垒。

  得益于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2010年上市以来,东方财富的业绩增长趋势在券商板块显得十分突出,近几年一直被市场称为“券茅”。在股价高峰期,其市值甚至一度超过行业“一哥”中信证券。

  券商行业目前难找利多

  以往在券商板块中,东方财富属于典型的基金重仓股,公募基金对东方财富的持仓明显大于其他头部券商。不过,近年来,随着基金对各种“茅股”的抱团纷纷瓦解,基金的大量仓位反而会成为某种利空因素。自2021年股票见顶以来,东方财富市场表现渐次走弱,如今中信证券市值已经反超东方财富近1000亿元。

  一位对东方财富有深度观察的私募人士就其6月28日股价表现向记者复盘。在他看来,当日下午盛传的关于严查券商员工炒股的传闻只是干扰信息,并不构成实质性利空,“本来证券从业人员就不让炒股,时不时查一查也属正常,各家的情况应该有紧有松”。

  该私募人士分析认为,近期东方财富股价表现较弱,其实更多是反映了一种市场预期,“公司传统券商业务,同质化的居多,而如今互联网红利已不在;非同质化的投行、资管、衍生品等业务相对其他头部券商又没有优势”。

  对于上述公募基金佣金费率下调的报道,该人士表示:“降费应该是趋势,主动基金神话已破,被动基金多了,行业收费总规模自然就下来了,对于代销机构来说,‘蛋糕’会变小。可以对标贝莱德、先锋等海外被动资管机构的业务数据,国内代销龙头有高估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6月28日下午东方财富股价突然跳水,几乎波及券商板块。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从券商行业来看,目前难以找到充分的利多因素。“总而言之,我现在想不到看多券商行业的理由,并购也是同质化业务‘1+1’最多等于2 ,看不出如何创造更多价值。”上述私募人士进一步指出,现在监管趋严,降费降薪,一些创新业务受限,也对行业构成利空。

  不过,欧盟内部对于“以补贴对抗补贴”的应对策略仍有不同意见。荷兰、爱尔兰、捷克以及几个北欧国家都已表达对“过多非针对性补贴”可能妨害公平竞争风险的担忧,认为改进现行欧洲单一市场机制会更有效果。

  香饰品、香膏、燕居焚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传统香品逐渐以文创产品等形式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山西省太原市元香传统香品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邢晓秀认为,将非遗项目运用到生活中,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strong>(作者:崔 凯,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strong>

  北京将积极营造活跃的消费氛围。以“京彩消费精彩生活”为主题,全城联动开展2023北京消费季活动。搭建“2+6+25+N”活动框架,举办启动和收官2场节点性活动,系统组建6大活动版块,打造全球首发节、国潮京品节等25项重点活动,鼓励市场主体自主开展N项促消费活动。全媒体、多渠道、立体化加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宣传,持续深入报道商圈改造、首店首发等热点主题,大力推广市区两级好经验好做法。

  新加坡旅游业者普遍认为,中国游客的回流将是推动新加坡旅游业完全复苏的重要一环。因为中国游客群体不仅数量可观,也具有更强大的消费能力。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三明2月10日电 (吴振湖)以《朱子家礼》为范本、结合现今福建尤溪民间风俗创编的大型歌舞情景剧《朱子礼乐·儒风雅韵》,时隔两年后重上舞台,让观众再次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

侯秉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