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为房颤手术提供安全新方案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27 04:11:14

  中新网杭州6月26日电(张煜欢)房颤是现今发病率极高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房颤治疗已进入节律控制时代,窦性心律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导管消融则是重要的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方法。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 大邵逸夫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批使用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一例。这例手术的成功完成,也为医院房颤疾病的高效、安全治疗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资料显示,每过25年,全球房颤患者的总数将翻一番,这不但给广大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也加剧了家庭和社会的护理和经济负担。由于具备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症状,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导管消融术当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治疗房颤的介入技术,确保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重中之重。

  接受本次手术的是一位75岁的患者,平日生活中受房颤困扰,频繁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由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过检查和评估,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律失常诊疗团队的蒋晨阳教授决定采用业内最新的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为该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这一款射频消融导管在压力监测的基础上,配置了6个温度感受器,可提升温度感知灵敏度,同时通过实时温度反馈智能自适应调节功率和盐水灌注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术者更安全地进行高效消融;并新增3个微电极,助力诊断复杂心律失常中的特殊电位。

  蒋晨阳在术后表示:“房颤手术中,我们最关注消融质量和手术安全性,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单圈隔离率,同时提高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据了解,此前不少房颤患者不愿接受手术的另一大原因是害怕术前的一项检查——经食道心脏超声。这个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左心房血栓,保障安全,但检查过程有些痛苦。现在,浙大邵逸夫医院还可实现心腔内超声手术全程实时监测,患者不再需要提前做经食道心脏超声,不仅减少了术前痛苦,在术中还多一分安全保障。

  上述流程的变化,也让患者能够当天入院、当天手术、次日出院,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完)

  <strong>@乡亲们</strong>

  在李先娥家墙上,挂着一幅长约150厘米、宽约60厘米的剪纸作品《发鸠山》,这是她耗时最长的一幅作品。“在发鸠山游玩时,看见崇山峻岭、风景秀丽,灵感一现就将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结合剪入纸中,经过构思、画描、裁剪、刀刻,最后慢慢剪出这幅作品。”

  壮阔征程看开局,中流击水看起势。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越是爬坡过坎,越要提振信心,越要认识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只有激发拼搏的豪情、激扬团结的精神、激荡奋进的力量,我们才能啃下“硬骨头”、踢开“绊脚石”、铲除“拦路虎”,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strong>——《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8226;孟浩然</strong>

  “除夕要留给孩子们回家看望家人。就算没有父母兄弟,村里的亲戚和长辈家也是必须要走走的,做人不要忘本。”麦琼方常告诫孩子,自己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有饭吃、有书读的地方,尽可能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但孩子们一定要记得自己的根在故乡,要时刻挂念故乡的人和物。“只有教会孩子们感恩,孩子才会‘越养越多’,而不是最后变成了以金钱报恩。”

  今天,春节文化早已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当习俗融进现代时序、仪式浸入生活肌理,中华文化的和合之美也绽放于世界。在法国巴黎,2023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全面展开;在美国费城和纽约,“唐诗的回响”音乐会上演,展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交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茨厂街,春节亮灯仪式将整条街红彤彤的灯笼点亮……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和鲜明标识,春节文化不仅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领悟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与智慧,凝聚“一起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张祥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