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录下的内蒙古生态奇迹

来源: 宣讲家
2024-06-07 19:29:46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7日电 题:影像记录下的内蒙古生态奇迹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上,一双饱经沧桑的手在轻轻抚摸着,好像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当这张图片出现在“民革眼中的‘三北’攻坚战纪实影像展”上,不少观展者为之停留。

  这双手的主人叫曹扎娃,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尽管年近八旬,但他依旧奋战在植树造绿的征途中。曹扎娃从16岁开始种树,用60余年的时间,将两千亩沙地变成林海。“我就是爱种树,要是能活到一百岁,就种到一百岁。”曹扎娃说。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90后”小伙阿什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从事英语教师工作。10年前,他在一家比萨店看到殷玉珍的纪录片,萌生了去沙漠种树的想法。此后,他几乎年年都会来毛乌素沙地与殷玉珍种树。

  “感动于殷玉珍的事迹,我用了她的姓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叫殷一凡。”2015年,殷一凡第一次来到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之后几乎年年不断。

  这位美国小伙口中的殷玉珍在毛乌素沙地无人不知。1985年,她从陕西榆林嫁到了毛乌素沙地深处。19岁的她立下誓言:“我要栽树,宁愿治沙累死,也不要被黄沙欺负死。”近40年光阴,她使7万多亩不毛之地化作了绿色。

  6月7日,“见证同行——民革眼中的‘三北’攻坚战纪实影像展”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幕,曹扎娃、殷玉珍、殷一凡以及无数内蒙古人的治沙影像故事在这里得以展示,无数参观者被深深吸引着、感动着。

  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我国的“北大门”。这里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2023年6月,中国提出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内蒙古是中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里,“两个半”在内蒙古,60%以上的工作量在内蒙古。

  今年,内蒙古提出全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的目标,各地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工程项目全面启动。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赤峰市敖汉旗敖润苏莫苏木治沙现场,500余人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4000亩流动沙地的草方格铺设任务。

  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全天候无人植树机器人实现开沟、植苗、浇水、覆土全流程作业,有效提升沙漠治理效率。“以前,200亩沙地治理需要5个人干10天。现在,5台机器每天以200亩的速度推进治沙。”林场技术人员郭杨说。

  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的输沙量,从过去的7000多万吨减少到如今的370万吨。

  在临河区新华林场,三代治沙人接力奋斗,累计造林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5%。

  在紧邻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杭锦后旗,这里沙化土地面积曾达到64万亩,通过治理,目前仅剩12.4万亩有待治理。

  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的戈壁滩上,铁路治沙人在临策铁路沿线扎起土工沙障;赤峰市翁牛特旗,当地人“以路治沙”串起绿色廊 道;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治沙人创新“三元套嵌”模式,精准治理毛乌素沙地;兴安盟科右中旗,人们筑起草沙障消减风速、固定沙表……

  一年一年,一代一代,一点一点……在无数内蒙古人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治沙奋斗中,沙砾流淌出了绿色,沙海泛出了致富小舟,沙丘变出了迷人的风景。从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到发展生态经济,内蒙古治沙人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蹚出了一条科学生存发展之路。(完)

  全链条发展推动产业振兴。在位于邹平市的西王集团,一粒玉米被“吃干榨净”,形成了淀粉、果糖、玉米胚芽油等一系列产品。“用玉米胚芽提取油脂,不与粮食争地,既能提高附加值,又能增加国产油脂供给。”西王集团董事长王棣介绍,仅玉米胚芽的利用就已形成50余亿元产值。

  2022年起,山东在全省村党组织中开展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立足扩大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山东将全省村党组织划分为示范、创优、强基三种类型,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村党组织滚动整建、全域推进、整体提升。

  面灯包含了宿州人的民俗年味,也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小时候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限,那时候的面灯又黑又硬,吃在嘴里,就像在吃土块儿。”小妹妹周艳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把鸡蛋打在面粉里和面,蒸出来的面灯比较松软。”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魄力和定力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在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下,一些违纪违法党员干部主动投案,选择相信组织、依靠组织。

  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深入挖掘年画的丰厚内涵,在传统与现代、共性和个性中找到平衡点,让年画艺术“活”在当下。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年画日新”创作营以“溯源图新”为主旨,集结全国代表性年画产地的传承人及相关从业者、高校师生和设计师,深入挖掘年画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进行新年画创作及其衍生品研发,通过富有创造力的转化实践,呈现出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图景。《连年有余》等工作营文创成果创意满满、“潮”味十足,体现了推动传统年画与时尚生活相融合的创作趋势。

  <strong>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 克勒希:</strong>正如你所说,排他主义、制裁,是地缘政治斗争的一部分。不幸的是,这种地缘政治斗争正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是一种消极的做法,无助于我们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也无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团结非常非常重要。联合国有193个成员国,其中三分之一几乎是相当贫穷的国家。其中有76个国家处于金融崩溃的边缘。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白,为了走出危机,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我们不是共赢就是双输。让我们共同承担起责任,不仅对大自然,更是对我们的下一代。

吴新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