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四年亏损4200亿!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01 22:31:21

  原创 翼哥 民航之翼

  5月的最后一天,民航局发布了《2023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数据显示:

  2023年,全民航:

  营业收入10237.3亿元,同比增长68.3%

  亏损210.7亿元,同比减亏1907.4亿元

  其中:

  航空公司营收6761.0亿元,亏损58.8亿元

  机场单位营收1019.8亿元,亏损198.9亿元

  保障企业营收2456.5亿元,利润47.0亿元

  根据民航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三年里:    

  2020年,全民航亏损974亿元,航空公司亏损794亿元。

  2021年,全民航亏损842亿元,航空公司亏损671亿元。

  2022年,全民航亏损2174亿元,航空公司亏损1771亿元。

  也就是说,2020-2023年的4年里:

  全民航累计亏损高达4201亿元,航空公司亏损为3296亿元。

  虽然民航亏损如此多,但是我们也看到:

  一、中国民航具有强大的韧性

  其实与其他行业相比,民航业是个小行业,全行业年收入也不过万亿元,有的行业巨头一家收入就可以超过全民航的收入了。    

  就是这么大规模的民航业,4年亏了4200亿元,这个亏损金额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就是在这么巨大的冲击之下,4年来,全民航的航班生产、旅客运输工作还是持续稳定开展的。

  4年来,中国民航业没有一家公司破产倒闭,这在全球民航业也是没有的。

  当下,随着经济向好,民航业恢复常态,中国民航业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

  庞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市场空间,辽阔的国土面积,都是中国民航业强大韧性的基础所在。

  二、中国民航业在持续向好

  2023年,虽然全民航还在亏损,但我们已然看到盈利的曙光。

  事实上,2023年,全民航大幅减亏1907亿元,航空公司减亏近1644亿元。

  广大人民出行的欲望强烈,世界那么大,大家都想出去看一看。

  2024年一季度,航空公司实现盈利24.6亿元,有16家航空公司实现盈利。

  2024年,中国民航有极大可能实现盈利。

  展望未来,虽然民航业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实现持续增长仍是大概率事件。

  三、中国民航业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不过,当前中国民航业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是行业没有出清和整合。

  4年来,没有一家航空公司倒闭,说明大家对民航业未来发展都充满信心。

  但另外一方面来看,没有完成行业出清,没有实现行业整合,这对于民航业的良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6家,比2019年底增加了4家。

  截至2023年底,全行业运输飞机4270架,比2019年底增加了452架。

  三大航在行业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 ,从总周转量来看。

  南航集团25.1%,较2019年下降了0.1%

  中航集团21.5%,较2019年下降了3.1%    

  东航集团19.2%,较2019年下降了0.3%

  二是航空公司债务压力持续攀升。

  连续四年的亏损,给民航业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许多航空公司已经资不抵债。

  短期内,航空公司业绩实现大幅改善还是非常难的。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航空公司业绩改善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又缓慢的过程。

  三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民航业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巨大。    

  油价的大起大落,汇率的居高不下,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贸易纠纷持续不断,这都将给民航业的复苏和增长带来巨大挑战。

  2024年,对于中国民航业尤为关键。

  翼哥认为,因为前面已经连续4年亏损,今年民航业必须实现盈利,这对于提振全民航发展信心尤为重要。

  上半年亏损已成定局。

  暑运旺季非常重要。

  所有民航单位,尤其航空公司必须要迎难而上,放手一搏!

责任编辑:张恒星

  <em data-scene="strong">美国政府执法成本不断上升。</em>UFLPA的“有罪假定”要求所有与美国发生贸易关系的经济主体“自证清白”,这势必增加进口审核环节。为完成审核,不仅需要大量执法人员审核企业提供的相关证据,还需要购买和维护相关设备,这无疑会增加执法成本。美国是世界第一进口大国,2021年进口额达到2.891万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进口规模,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已申请7030万美元用于扩充工作人员,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该法案能够实施,然而这远不足以应对巨大的工作量。

  他说,“要让高校形成合理的办学定位,首先要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加大研究生推免改革的力度,推进申请审核制,即由学生自主申请高校,高校对申请者的大学学业成绩、学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录取。” &nbsp;

  “考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开始准备考研了。”在宁波某“双非”院校(指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大四学生陈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就读的大学并非重点,她担心以后就业不占优势,因此早早下定决心通过考研洗白“第一学历”。

  余杭区位于杭州市西部,由于离杭州市中心距离较远,一直以来,余杭区居民习惯将杭州市其他区称为“杭州”,而将自己认同为余杭。如今,这一习惯逐渐改变。

  熊丙奇谈到,受“学历社会”唯学历论评价的影响,大部分本科院校都想办综合性大学,培养学术人才,而不愿将职业教育作为自身的办学定位。但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国内90%的高等院校都应该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刘尔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当下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但制造业一直面临着人才缺口。

杨美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