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在黔过端午节:贵阳已是“第二故乡”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12 11:44:15

  中新社贵阳6月10日电 题:台胞在黔过端午节:贵阳已是“第二故乡”

  作者 赵园

  今年端午节,是台胞陈玟亦在贵州省贵阳市度过的第30个端午节。“除了端午节,每年的中秋节我也在这里过,贵阳已是我的‘第二故乡’。”陈玟亦说。

  在台湾从事烘焙行业的陈玟亦,1992年经介绍来到贵阳一家合资食品企业工作,后又创业开西餐厅、咖啡店、蛋糕店等。

  初到贵阳, 给陈玟亦的印象是气候宜人,贵阳人朴实、包容。“我在这开的第一家店是西餐厅,员工学做糕点都很踏实、认真,是我创业的好帮手。那时候每天都有很多客人排队来买糕点,我赚到了第一桶金,也认识了很多像我一样在贵阳打拼的台湾人。”

  这让陈玟亦选择在贵阳创业有了信心。在结识徐子茵后,陈玟亦更坚定了留在贵阳发展的决心。2014年,在筹备开一家进口食品商店时,在多方的帮助和努力下,陈玟亦申请到了一笔10万元人民币的微型企业补助金,让他十分惊喜。

  陈玟亦说,逢年过节各级台办会举办活动,组织台胞们参与,就像“娘家人”一样温暖。

  多年过去,陈玟亦不仅打拼出自己的事业,还成了“贵州女婿”。从一个最初不习惯重盐重辣口味的台湾人,变成如今只要提起辣子鸡、腊肉和折耳根就直说“早已爱上”的“半个贵州人”。

  如今陈玟亦每次回台湾,都会把赫章核桃、酱香酒、苦丁茶等贵州“土特产”带回去,让家乡人对他的“第二故乡”有更立体的了解,“我都会跟他们说贵州是大陆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地方,在贵阳夏天都不需要开空调,很凉快。”

  近年来,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台商前来贵州寻找机遇。

  船来船往,钦州港传统龙门吊人工作业一如往常繁忙。不远处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一艘外贸货轮正靠泊在泊位,自动化双小车岸桥从船上稳稳吊装集装箱到智能导引运输车上,现场作业井然有序。

  近年来,多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在践行勤俭办公方面取得实效。有的提倡个人自带非一次性用具,单位设立经费予以补贴;有的人员较多的单位,探索统一采购节能灯、节能空调等设备;还有的推广运行“无纸化办公”,打印纸、墨粉等高消耗物品费用逐渐降低。

  说话间,一只老鹰在远处盘旋、俯冲。“那是苍鹰在捉鼠兔。我们在鼠害严重的草原上,每500亩安装一根招鹰架,方便老鹰降落。此外,我们还采取放归银黑狐等方式治理鼠害。”马建云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天津1月9日电 (王在御 刘燕)1月8日,由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文艺频道联合主办的“伟大的情怀——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主题活动”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瞻仰厅成功举办,津云App进行实时现场直播。

  <strong>2022年共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strong>

  主动融入赋能,气象保障“国之大者”和生产发展成效更加凸显。2022年,全年粮食单产、总产预报准确率达99.9%,创近五年新高。联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减灾增收30亿斤粮食。联合公安、交通部门推进108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交通气象预警工作,督办路段全年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3.6%,道路封闭次数降低57%,提升经济效益约24亿元。

黄秀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