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突破!“点亮”肺部为重疾早期筛查提供新路径

来源: 中青网
2024-06-27 10:41:21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4日揭晓,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实现了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重要突破,为解决肺部重疾早期筛查提供了新路径。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人类的肺部在传统临床磁共振成像中就像一个“黑洞”,这是因为传统磁共振成像以水质子作为信号源,而肺部是空腔结构,水质子少,是人体磁共振成像的一大“盲区”。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周欣:比如说临床医生看胸透、看CT,肺部通气功能即使是好的,它全部影像上面显示的是黑的,你没法区分我们吸进气体有没有到达肺泡。

  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攻关,突破了肺部空腔气体无法成像及成像速度慢等难题,实现了被检测者只需吸入特制的“氙气”,屏气3.5秒,一副人体肺部磁共振的3D影像就会快速呈现出来。

  影像中,气体抵达肺部的位置清晰可见,患者的肺部微结构、气体交换功能情况等一目了然。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周欣:我们这个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它是个亮的信号,传统信号是暗的、黑的。所以说我们简而言之称为“点亮”肺部,就是把以前肺部黑洞看不见的地方,我们能够把它“点亮”,就明确地知道哪块地方的肺部的功能是好的。

  据介绍,在这项技术中运用的氙-129在肺部功能探测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放射性、无毒、可吸入的惰性气体。科研团队自主研制的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可将其磁共振信号增强5万倍以上,解决了肺部空腔气体成像难题。

  这项技术

  能无入侵、无电离辐射检测

  定量、可视化评估人体肺部微结构、通气及气血交换功能

  构建了含三大类20余项指标的肺部生理评估体系

  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评估提供了全新的医学影像手段

  填补了临床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无创可视化评估的空白

  目前,这项技术及装备已经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慢阻肺、肺癌等疾病的临床研究。

  滚刀,被誉为盾构机的“铁齿铜牙”。“只有搞好质量管理,才能让盾构机有一副好牙口!”中铁装备质量管理部负责人王劲松打趣说。

  证券时报e公司讯,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3年1月14日12时08分,兔年大年初一(1月22日)预售票房破1000万,《无名》《满江红》《流浪地球2》分列大年初一票房榜前三位。

  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乌克兰一直要求西方国家提供“豹2”坦克,但所有“豹2”坦克的出口许可证由德国控制,德国可以最终决定任何国家是否可以出售或捐赠坦克。

  年轻人喜欢的火锅、茶饮、KTV等强社交型消费最先感受到复苏气息——跨年夜当天,海底捞广州北京路店从中午12点半就出现排队现象,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4点,当天客流量较普通周末增长了4倍。

1月7日凌晨,动车组列车停靠在武汉动车段的存车线上(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从全球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从发现以来1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发现进化出了750多种进化分支。截至1月10日,全球已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体有72种,其中主要流行的就是XBB及其亚分支。这个变异株在一些国家的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当中占比较高。XBB.1.5是XBB当中的1个亚分支,其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加。截至1月12日,XBB.1.5已经在至少40个国家和地区当中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12日,仅监测到1例本土XBB变异株感染病例。同期,监测到XBB及其亚分支的输入病例有33例,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未来或后续一段时间,我国面临输入XBB及其亚分支的风险,引起本土关联病例风险较大。但就目前监测的数据来看,XBB并没有形成本土流行。

林于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