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变“实景” 解码山西对生态治理的“立体”表达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24 22:24:48

  中新网太原3月7日电(任丽娜)制定山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2.45万亩;人工造林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国家重要湿地“零”的突破……7日,记者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愿景”变“实景”,山西对生态治理有着“立体”的表达。

  2023年,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制定山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统筹谋划布局全省域生态修复;出台矿山生态修复规范,明确采矿生态环境治理修复规则,严格黄河沿岸一公里范围内矿业权管控;印发山西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推动巩固生态系统碳储存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强力推进治理项目实施,2023年,完成山西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调查评价,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2.45万亩。完成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整体验收评估,治理面积195.45万亩。开展11个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49个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村庄200余个。开发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系统,对项目跟踪监管、科学评价、预警分析。部署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生态修复义务。

  与此同时,山西植树造林取得长足发展。2023年,山西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范围由33个县扩展到44个县,营造林456.7万亩,修复和改良草原115万亩,抚育森林127.04万亩,人工造林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山西省实现国家重要湿地“零”的突破。案件数量和违法面积实现“双下降”,森林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创历年最低值。

  此外,山西探索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机制。制订“ 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方案,开展大型以上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安排相关民众进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特别是针对台风“杜苏芮”引发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建立应急避险撤离响应机制,转移群众1.85万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6起,避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188人,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长治市、阳泉市两起成功避险做法被列为中国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山西省自然资源系统将着力厚植美丽山西生态底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加快林草事业发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助力。(完)

  “很顺利,马上就可以回家见到家人了,期待这刻好久了。”当日,乘坐IJ213航班从日本回到哈尔滨的李先生办理完入境手续后开心地表示。

  【解说词】“挖矿”需要耗费大量电力,并带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和电子垃圾生成,高耗能、高排放的同时,对解决就业、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度却很低。此外,虚拟货币也有可能成为一些非法交易逃避监管的工具,还有可能危害金融安全。然而,这样一家企业,却竟然得到肖毅的包庇甚至力捧。

  公开资料显示,肖毅生于1962年5月,江西赣州人,曾任江西省抚州市委书记。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刘大炜 魏华都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恒信玺利实现营业收入6.28亿元,同比下降41.99%;净利润704.44万元,同比下降88.62%。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杭州1月8日电(张煜欢)凌晨时分,想到病房5床的陈爷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综合监护室主任蔡洪流还是不放心地打开手机,又看了一眼他的指标。就在下午,重症患者陈爷爷插管后的氧饱和度两次触发了报警限值,经过紧急处理才稳住了病情。当看到他的各项指标正常稳定后,蔡洪流才松了一口气,翻身睡去。

邱芸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