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抓住稳预期强信心牛鼻子

来源: 央广网
2024-06-30 09:23:5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近3个月来物流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值为57.6%,明显好于上半年和三季度。在此前发布的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连续2个月上升,连续5个月保持在55%以上的较好水平。

  一系列最新数据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稳步恢复,企业市场预期更趋稳定,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近期,多个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续赢得国际社会信心。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针对市场预期偏弱的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作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随着政策落实落地、经济持续恢复,生产者和消费者预期均有逐步好转迹象,为下一阶段经济继续恢复向好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充分肯定经济整体恢复向好态势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经济恢复必然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受需求不足等影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信心尚未完全恢复,投资风险偏好下降;居民收入预期不稳,预防性储蓄动机变强,家庭消费更趋谨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抓住稳预期、强信心这个“牛鼻子”。

  社会预期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互为因果。当前,提振信心依然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扩大需求还是优化供给,都要以提振信心为前提。只有稳定预期、增强信心,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企业扩大投资的热情才会被激活,居民消费潜能才会释放,社会创新活力才会迸发,外资也才会更加看好中国市场。

  稳预期、强信心,关键是要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特别是要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是感知经济趋势最具敏锐度、引领经济向好最具创造力的生力军。今年以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信号持续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调查显示,对宏观经济、营业收入、市场需求、对外贸易等持乐观预期的民营企业占比提升。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市场需求不 足、要素资源制约趋紧等困难,要落实落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项举措,持续营造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积极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氛围,推动公平竞争等政策落实,继续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多出实招,不断增强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

  对于居民来说,关键是要提升人们对就业和收入的信心。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就业是收入的主要来源。稳定和扩大就业,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所在,也是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的重要支撑。要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着力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持续推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向上有希望、向下有保障”。

  据了解,国内已有超30家企业处于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研发阶段。除了新药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的先声药业和君实生物外,众生药业RAY1216、前沿生物FB2001、广生堂GST-HG171因已经处于III期临床阶段,而成功踏入新冠口服药上市竞速的第二梯队。

  节日出行释放消费动力。春节“返乡潮”叠加“旅游热”,使得兔年春节旅游、消费市场更为火热。人间团圆与烟火气回来了,市场呈现更多盎然的暖意和信心。日前阿里巴巴发布《2023年春节“暖”消费报告》显示,兔年春节线上线下需求提振,旅游影业消费回暖,地方特色消费升温。春节期间,飞猪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60%,云南度假商品成交额增长超14倍,海南度假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24%,赴港机票预订人次同比增长超22倍。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中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随着今年欧美经济下行,中国经济有望再度一枝独秀,肩负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

图为浙江台州府城。(视频截图)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茂名1月27日电 题:广东侨乡信宜市:小山村变成旅游网红景点

  贺泽福的妻子李晓玲是基层医务工作者,被评为山西朔州市“最美巾帼英雄”,奔波在一线的她,记不清已经有多少个日夜,孩子没有看到过妈妈,自己也没有见到过丈夫。

张圣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