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失策!华富基金规模缩水严重,权益业绩低迷深陷“迷你基”困局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21 12:28:08

  来源:机构之家

  在基金行业内,年终的规模冲刺已成为一项秘而不宣的惯例,为实现这一目标,不少基金公司采取了多种策略,部分基金公司从下半年起开始调整销售激励政策,以激发销售团队积极性;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启动旗下债券基金的大规模宣传,为年终的规模冲刺“摇旗呐喊”;还有部分基金公司推出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权益类基金,配合渠道进行推广;更有部分基金公司配合银行等机构,年底承接一部分资金平滑溢出资金压力。

  尽管近年来,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股东压力的调整以及销售渠道的多元化,行业内对于短期管理规模排名的关注度逐渐弱化,但基金公司年末的规模冲刺并未因此减少,而是更加低调和隐蔽,采取了一种“暗中发力”的策略。

  华富基金近期的规模变动就是典型代表。在2023年末,该公司的管理规模成功跨越了千亿大关,然而,到了2024年一季度末,其管理规模犹如“过山车”般下滑,出现了显著的缩水现象。据统计,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有四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较2023年末减少了超过百亿元,其中,华富基金的规模缩水最为严重,达到了265.54亿元,几乎跌去了四分之一。

  据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华富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缩减至861.5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的1127.04亿元,三个月内减少了265.54亿元,排名也从行业中的54位下滑至第61位。

  表1公募基金规模变动排名情况

  单位:亿元

  重固收,轻权益,深陷 “迷你基”困境

  进一步分析产品结构发现,华富基金在近年来一直在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领域发力,这两类产品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跷跷板效应,即一方增长时另一方会相应减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债券和货币型基金上有所作为,但在权益型基金产品上的规模一直未能实现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混合型基金规模为47.16亿元,股票型基金规模为31.01亿元,合计占比甚至不足公司资产总规模的一成。

  华富基金在投资领域过于依赖固定收益产品,而对权益类产品的重视度相对较低。这种“重固收、轻权益”的策略,使得近年来华富基金深陷“迷你基”困境。

  具体而言,截至当前,华富基金旗下近61只权益类产品中,有高达37只的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比超过六成。这些“迷你基”不仅限制了公司管理规模的扩张,还使得产品面临着被清盘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富基金在基金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不足。

  表2 华富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产品收益及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陈奇管理华富国泰民安灵活配置混合、华富物联世界灵活配置混合、华富产业升级灵活配置混合和华富时代锐选混合,这四只基金的规模均未能超过1000万元。这一状况引发了市场对于公司频繁设立C份额意义的质疑。一般而言,设立C份额通常用于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或风险偏好,但在这四只基金规模过小的情况下,频繁设立C份额可能更多地是出于维持基金存续或吸引投资者的考虑,而非基于市场需求或投资策略的考量。

  华富基金在权益类产品业绩表现不佳,显然是基金产品沦为“迷你基甚”至清盘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持续回暖态势,众多公募基金实现快速“回血”,然而,在华富基金的权益类产品中,业绩并未能跟上市场的整体回暖步伐,如表2所示,在统计的61只产品中,仅有8只产品在近三个月内实现了正的收益,其余超过八成的产品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用人失策,内控隐忧频现

  权益板块当前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基金经理在该板块中的表现普遍不尽如人意,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创新方面也显得较为滞后,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在陈启明所管理的基金产品组合中,创新乏力、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他旗下7只产品采用复制策略,年报中描述的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章节完全一致,从表3中基金产品前十大重仓股统计结果来看,旗下7只产品前十大重仓股仅有12只,华富成长趋势混合、华富价值增长混合、华富成长企业精选股票、华富天鑫灵活配置混合四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完全相同,只是持股比例略有差异,这不禁让人对于其产品管理和投资决策过程是否足够细致和差异化产生疑虑。

  表3 陈启明旗下产品前十大重仓持股情况

  华富基金显然已经认识到自身在权益产品方面的短板,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为了推动权益产品的发展,公司不仅进行了内部人员的提拔,还在近一年内招聘了6名新员工。

  内部人员的晋升上,2023年12月21日,华富基金发布重要公告,公司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部总监陈启明以及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晋升公司副总经理,然而,这一人事变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业绩亏损的背景下,他们的晋升决策引发了市场的质疑,主要是因为两位基金经理在近年来的业绩并不尽如人意,晋升的理由和具体依据无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同时机构之家发现,前文提到多只产品面临清盘风险的陈奇,不仅担任公司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同时还是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在回顾陈奇过去的业绩表现时,发现其所管理的产品业绩普遍不佳,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若从资历和学历的角度来看,与权益团队其他成员相比,陈奇并不占据优势。例如,郜哲的学历和资历均高于陈奇,然而,陈奇在2023年尽管业绩并不理想,却仍然成功发行了6只新产品,截至目前,这些新产品的合计管理规模1.83亿元,可以合理推测这一成就可能是陈奇晋升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但与其业绩表现相比,显然难以完全解释其晋升的原因。

  外部选聘上,新加入的员工或是团队磨合不够,或是投资策略不当,或是管理能力不足,目前基金产品的业绩普遍黯淡,如今基金发行的速度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然而,这种快速的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加剧。

  此外,新发基金的不断增加也对存量产品的持续营销带来了挑战,对于业绩堪忧的产品来说,步入清盘“预备役”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华富基金在内控方面一直被市场诟病。具体来说,华富健康文娱令狐配置、华富灵活配置混合、华富物联网灵活配置混合以及华富中债-安徽省公司信用类债四只基金2023年二季度报“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章节”因简单搬运以往内容,后续通过多次“打补丁”的方式进行更正,不仅反映出基金经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专业性,而且也引发了外界对公司内部审计流程严格性的质疑。

  2023年8月31日,公司因信息披露内控管理不完善,监管机构对其发出了责令改正或警示函。合规经营是基金公司发展的生命线,华富基金显然没有恪守这一底线。

  更为严重的是,在销售产品时,华富基金被指涉嫌虚假宣传,具体表现为将任职仅2年的基金经理的个人业绩错误地标注为3年的基金业绩,并过分夸大基金的实际业绩收入。这种误导性的宣传方式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公信力。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销售负责人轻描淡写一句回应“不算啥”,更是让人质疑其是否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态度究竟是销售团队认为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方式并不会产生严重后果?还是已对类似行为早就习以为常,缺乏足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如今华富基金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面对权益产品“迷你基”现象,业绩亏损、创新瓶颈、内控和宣传的挑战,以及规模扩张的迫切需求,机构之家认为,华富基金当下的困境,究其根源并不是分析和执行的问题,而是在用人决策时走偏了方向。

责任编辑:郝欣煜

  但是,这两种人工无融合生殖体系均存在结实率低和克隆种子比例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在农作物中的应用。

迎来送往着匆匆赶回家的旅客

  张军说, 2022年前11个月,有851处巴勒斯坦人建筑被强拆或强征,其中包括援建的学校。定居点活动违反国际法和安理会决议,破坏被占领土的连贯性,严重侵蚀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空间。中方敦促以色列履行安理会决议义务,停止扩建定居点,停止强拆巴勒斯坦人房屋,停止对马萨费尔亚塔等地区民众的驱逐威胁,停止单方面改变被占领土现状。

  羊城晚报记者 汪海晏

  许多网络平台都设置了春节非遗活动专区,集中展播非遗年俗视频,并根据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时间节点推出“赶大集买年货”“晒团圆年夜饭”“舞动中国龙”“点亮中国灯”等话题讨论、直播等活动。

回家,也许是为了那一抹灿烂的笑容

黄正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