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漆艺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来源: 海外网
2024-07-04 19:18:11

  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割开漆树树皮,采集流淌下来的乳液加工成涂料,便有了光泽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又名中国漆。“百里千刀一斤漆”,天然大漆采割十分不易,一棵漆树一生才能分泌10公斤生漆。

  漆器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制胎、裱布、刮灰、吃漆、髹漆、装饰纹理、推磨抛光等。其中打磨和阴干贯穿于漆器制作的所有步骤,十分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大漆不仅是一种物质材料,更是一种生命形态,传递着东方文化的质感和温度。

  在广州南沙区的一个创意园内,一幅大漆屏风的创作进入收尾阶段,洪乙栋正全神贯注,拿起手中的画笔 不时添上几笔。

  传统屏风一般是木架结构,而他们选择了用蜂窝纸板做胎体造型,充分利用大漆防潮防腐的性能,结合蓝绿色调的使用,一幅与众不同的漆艺作品呈现出来。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大漆的包容性特别强,它的延展性也特别强,包括雕塑、绘画,还有设计、家具、小型的器物,它都可以做。这是基于环保的、可持续的理念出发的一个创作,你看它与动物还有植物,都是我比较关注也比较喜好的一些题材。

  大漆作为自然的馈赠,触感温润,更接近人体温度;而且,经过时间沉淀、人们的摩挲使用,它的色彩、温润程度也会随之变化。洪乙栋将漆器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中,再将自己从漆画创作中的经验进行创新,“重新探寻日用环境中漆器与人的关系”,通过“柴烧大漆茶器”和“日用纸胎漆器”两个主要系列,将大漆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居环境中。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因为纸在广东这么潮湿的天气很容易变软受潮,而且着了水以后它胎体也会破裂,所以我们要做到防水,还有它的硬化问题。我们用大漆给它封好以后,裱完布刮完灰,它硬化以后就不怕这些了。

  传统漆器的色彩主要是红色、黑色两种。当代纸胎漆器在造型、色彩和内容上的千变万化,显得更为时尚和个性化。运用在家居、茶器、首饰、挂画等上面,使其既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成为生活中的日用品,在国内外的展台上也深受欢迎。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1月26日3时49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5.6级地震,经与四川通信管理局核实,当地通信网络暂未受到影响,当地电信运营商已经出动保障人员和应急通信车开展抗震救灾通信保障服务。

  商家们对“财气经济”更为敏感。为“聚财气”,纸箱王的工作人员耗时一周制作了纸“聚宝盆”。纸箱王副总经理缪华荣透露,春节假期期间,店铺纸艺部分的单日营业额近2万元(人民币,下同);加上住宿、餐饮,单日营业额可达10万元。“光是纸火车,每天的营业额就有1.5万元。假期七天的住宿预订天天爆满。”

  值得一提的是,塔里木油田还承担着向南疆五地州输送天然气的重任,年供气量50亿立方米以上,惠及800万各族群众。

<strong>  将热爱传续我义无反顾</strong>

  南非司法和狱政部方面证实,迄今为止,南非聋哑人及听力障碍人士仍持续遭受高度的边缘化和排斥,其中包括社会层面缺乏对聋人文化的了解,缺乏手语熟练程度,以及缺乏专业的手语翻译。

  张廷猛是地道的陆屋镇人。他介绍,基地三面环水,曾是一片林地,但树林被砍伐后,山坡就丢荒了,杂草丛生。这是他小时候放牛最喜欢到来的地方。

林哲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