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改变现实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28 11:31:36

  很多杰出的非洲导演,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艺术改变现实”的诉求与理念,创造出充满战斗力的电影。这样的艺术创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大师级导演。被誉为“非洲电影之父”的塞内加尔导演乌斯曼·塞姆班,在1966年拍摄了代表作《黑女孩》——这部影片中的黑人女孩跟随主人来到法国,却受到非人的奴役和诽谤,最终忍无可忍选择自杀。在影片结尾处,感到震惊和愧疚的法国男主人将她最心爱的玩具——一个非洲面具带回了达喀尔的穷人区并还给了女孩的弟弟,小男孩用面具遮住自己的脸,始终尾随着法国男人。在电影最后一个特写镜头中,男孩将代表着祖先灵魂的面具缓缓拿下来,我们看到他的双眼满含泪水——面具象征了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愧疚,以及第三世界的愤怒及无言的抗议。而后,塞姆班又拍摄了电影《哈拉》(1977),表现了后殖民状态中的塞内加尔生活。当塞内加尔从法属独立出来后,人们走上街头狂欢庆祝,但随即发现所谓的“独立”只不过是一种变脸的花样而已——西方世界制定的金融政策依然控制着塞内加尔政府,而非洲的商会领袖们依然亦步亦趋地学习殖民统治者,拿着显示身份的公文包,并叫人用矿泉水为他们洗车。影片中的这些细节,都犀利而尖刻地嘲讽和批判了新政权的堕落。

  另一位塞内加尔导演吉布列·迪奥普·马贝提于1968年拍摄了《反差之城》,将达喀尔奢靡的巴洛克建筑同居民日常俭朴的生活相对照,以喜剧风格展现出当时非洲文化的“混杂性”。他1992年出品的杰作《土狼》则讲述了一个女暴发户的故事——腰缠万贯、穿金戴银的她回到村庄,请村民们享受锦衣玉食,要求他们杀掉曾经抛弃过她的负心汉。马贝提以一种黑色喜剧的风格,表达了对当代非洲社会中资本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最强烈批判。

  从塞内加尔到阿尔及利亚,作家兼导演阿西娅·杰巴尔表达对于底层妇女的关注,她的杰作《切奴瓦山女人们的乐声》(1977)再现了阿尔及利亚女性的真实生活,电影中贯穿始终的高山女声塑造了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布基纳法索导演加斯顿·卡波雷于1982年拍摄了《上帝的礼物》,再现了殖民时代一个在草原上被遗弃孩子成长的经历,由此串联起真实的历史事件与社会背景。埃塞俄比亚导演海尔·格里玛1976年出品的电影《收获:3000年》以影像跨越了三千年——从非洲大地上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到非洲殖民者所留下的印记,各种无法抹去的历史伤痕似乎在黑白而冷静的影像中变得难以掩藏,低对比度的摄影营造出绘画一般的质感。

  可以说,从塞姆班到马贝提,从萨菲·法耶到阿西娅·杰巴尔,从卡波雷到格里玛,杰出的非洲导演们告诉我们,非洲影像一定不能只是好莱坞银幕上的《人猿泰山》所展示的蛮荒森林、野人遍地和愚昧无知——那是用来满足西方社会与文化“异域情调”式的“他者”想象。他们进行着具有革命战斗精神的电影创作,用艺术塑造着后殖民时代的现代非洲社会所应有的样子。这样的电影,也被称为“第三电影”。

  “第三电影”这一概念来源于1969年阿根廷导演费尔南多·索拉纳斯和奥克塔维奥·基塔诺发表的著名论文《迈向第三世界电影:第三世界解放电影发展的经验与注解》,认为世界上的电影可以被分成三类:“第一电影”是好莱坞制作的美国电影,是一种提倡娱乐性的装饰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化产业。“第二电影”是欧洲制作的艺术电影,是由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和伯格曼等作者导演创作的个性化作品;看电影也并非消遣娱乐,而是一种集会和团体行动;电影院是“社区的心脏”,影片内容则应当“向贫困和压迫宣战”。

  从本质上来说,“第三电影”是第三世界电影工作者所拍摄制作的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反种族歧视和反剥削压迫等主题的作品,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特征。

  正如布基纳法索 导演加斯顿·卡波雷所说:“如果我们一直观看外来的尤其是欧美的影像,起初大家可能会觉得新鲜有趣,但慢慢地我们就会丧失自己观察现实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对于那些更习惯于好莱坞电影抑或欧洲艺术片的观众来说,这些“锤”击现实的非洲“第三电影”,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重要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注意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相关问题的是总台央视记者,而不是一些外媒记者。这显然意味着中国方面相当乐意将这件事公之于众。更须注意,此前一天,中乌两国最高领导人刚通了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特别简单,就是台湾当局拒绝美国打“台湾牌”,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我相信台海地区就会风平浪静,就不会再有战争风险,也不会有冲突。那么台海和平与稳定这是可期的,两岸和平交流与繁荣也都是可期的。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特别简单,就是台湾当局拒绝美国打“台湾牌”,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我相信台海地区就会风平浪静,就不会再有战争风险,也不会有冲突。那么台海和平与稳定这是可期的,两岸和平交流与繁荣也都是可期的。

  特约评论员 管姚:这是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大陆都高度期待的一次重磅通话。这段时间以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非常强烈的对华沟通意愿,此前乌方在参加慕尼黑安全峰会时,乌克兰第一夫人也特别向中方转达了泽连斯基本人表达对话期待的专门信件。说到欧洲大陆的共同期待,近期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相继访华,也都表示乐见中乌元首直接沟通,期待中方推动俄乌危机解决发挥更大影响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元首应约通话,乌克兰包括欧洲方面,都是得偿所愿。这种对华强烈沟通意愿背后传递的信息,也是再明确不过,正如英国外相周二在伦敦金融城阐述对华政策时,所着力强调的:解决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离不了中国。欧洲大陆自二战后爆发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要解决,当然少不了中国卓有成效的劝和促谈努力。 

  对于已满23岁(相当于人类的80多岁)的“丫丫”而言,归国后的它将面临许多挑战,需要适应新的气候和时区,慢慢缓解对于陌生地方的紧张感。

  从城镇私营单位来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年平均工资分别为7.3万元、5.3万元、5.6万元和5.0万元,增速分别为4.7%、1.5%、2.8%和3.7%。以东部为1,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平均工资水平之比为1:0.73:0.76:0.68,2021年为1:0.76:0.78:0.69,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差距有所拉大。

洪儒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