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图书馆?

来源: 半月谈
2024-06-29 08:59:36

  熊丙奇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近日发布的2023年大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该馆全年开馆355天,两名学生全年入馆学习天数达342天,年度借阅图书最多的是人大新闻学院博士生王同学,共外借543册图书。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共有2491个座位,座位预约人次区域最多的是位于一层的报刊区,全年预约人次达117973。该馆2023年总入馆人次为1807088,日均入馆人次5090。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也于近日公布了2023年度图书馆全年数据。数据显示,西北工业大学的仝希同学是2023年借阅图书最多的人,高达876册次;湖北大学的成同学2023年在图书馆学习时长近4000小时。

  图书馆对于大学生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但近年来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据各高校图书馆统计,近年来,特别是近3年,纸质书借阅数据呈断崖式下降趋势,部分学校降至最高峰时的一半甚至1/3。与有的大学生“以图书馆为家”相对应,还有少数大学生几乎从来不去图书馆。一项调查显示,只有8.9%的教师和15.7%的学生在本校图书馆借阅书籍。

  大学生使用大学图书馆的情况,与大学提供的图书馆服务有关。大学图书馆建设情况,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建设图书馆时,存在应付评估而不是真正发挥图书馆作用的倾向。如热衷把图书馆建设为学校的地标建筑,但不重视给学生创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图书馆距离生活区比较远,而且阅读环境也不友好。

  当前,图书馆比较吸引大学生的是考研自习,因此图书馆阅览室是学生去得比较多的地方。这给大学优化图书馆服务的启示是,要以学生为本,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不能只是专注传统的馆藏、借阅功能,而应该把其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综合体,如给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搞学术研讨提供场地,面向大学生提供荐书活动、主题阅读活动。就此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借阅图书多,就充分地使用了图书馆,“借而不读”的情况在高校中还是存在的。

  在这方面,高校要 发挥学业导师的作用,由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结合学业发展,制订年度读书计划。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变化,如从纸质阅读转向电子阅读,所以不必强调必须借阅纸质图书,但是,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不能是“快餐化”阅读与“碎片化”阅读。这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会停留于“一知半解”,还会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大学图书馆是学生拓宽视野的重要基地。

  降水预报:7月16日08时至17日08时,广东南部和北部、海南岛、福建东南部、江西中部和南部、台湾岛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雷州半岛南部、海南岛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60毫米)。

  16日,交流团将参访捷安特自行车文化探索馆。这家创办于台中市大甲区的企业是享誉全球的知名自行车、电动车品牌,1972年创办,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大陆设厂。

  7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随着前期积累的购房需求在一季度较快释放,叠加季节性因素影响,4月以来,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房地产市场情况在房地产信贷数据上也有所反映。

  程光也记得,在解决“资源约束数据流”问题时,他最初有些疑问,因为部分条件是目前技术无法解决的。他提出,能不能把约束条件再放宽一些,多次沟通中,原本相对粗犷的指标体系越来越明晰,双方共同确认了“问题可解”的最新“边界”。在程光看来,这也是一种建立“共同语言”的过程。互动之下,可以说解题是一个共同打磨、共同完善、共同成长的过程。华为“难题揭榜”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中单向的“企业是出题人、高校是答题人”的模式,变成校企“共同答题”。

  黄奎博指出,青年交流是两岸民间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让两岸的年轻世代开始承担未来的部分责任,提早认识对方、增进互信,对两岸关系发展有较好的正面作用。

  在确认大陆高校师生将应邀赴台交流参访的第一时间,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就表示:此访是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交流,对于促进恢复两岸双向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大陆高校师生团在台湾交流参访一切顺利。支持鼓励两岸青年加强往来,在交流互动中增进了解、互学互鉴,携手开创光明未来。

韩轩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