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余粮减少 三季度玉米价格或上涨

来源: 直播吧
2024-06-28 11:41:41

  【导语】二季度随着基层余粮减少,供应面收紧,玉米价格触底后逐步反弹;三季度随着市场余粮收紧,供应面继续对价格形成支撑,但需求支撑有限,或限制玉米价格涨幅。预计三季度玉米价格或继续上涨,但涨幅或相对有限。

  二季度玉米价格先跌后反弹

  截至6月27日,二季度全国玉米均价为2312.04元/吨,较一季度跌0.20%,同比跌14.25%。其中最高价格为1月初的2420.01元/吨,最低价为4月30日的2257.38元/吨,高低价差为162.63元/吨。4月产区基层余粮不断流入市场,玉米供应相对充足,而贸易商建库需求减弱,供需均利空玉米价格,玉米价格继续下探并触底;5月份开始,基层农户及贸易商惜售,玉米供应收紧,下游需求稳定,玉米价格逐步上涨。

  基层余 量逐步减少

  3月底,东北地区基层玉米售粮进度较去年同期慢5个百分点,华北地区慢16个百分点,因此进入二季度以后,产区东北、华北地区基层余粮均多于往年同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新季玉米上市以后,玉米价格持续走低,贸易商多谨慎建库,其中东北地区贸易商春节后集中建库,而华北贸易商多于3月份开始建库,多数贸易商建库量低于往年同期。

  进入二季度以后,基层玉米余粮仍多于往年同期,而贸易环节建库量有限,4月份市场玉米供应相对充足;5月份开始,随着基层余粮减少,同时价格跌至阶段性低位,基层农户、贸易商惜售情绪渐起,市场玉米有效供应收紧。

  随着市场余粮不断被消化,市场玉米供应将继续减少,但据卓创资讯对市场的电话调研了解到,目前产区部分地区贸易环节玉米库存要多于往年同期,因此三季度玉米供应较去年同期或略显宽松。

  深加工及饲料企业按需采购为主

  饲用方面,二季度饲用玉米需求提升不及预期,一方面在于畜禽存栏量暂无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在于饲料企业糙米混合物、大麦、高粱等相关替代品库存相对充足。畜禽养殖盈利不及养殖户预期,养殖户扩产意向有限,存栏暂无明显增加。生产方面,东北玉米价格高企,华北玉米毒素不稳定,同时企业多有替代品库存,因此饲用玉米需求无提升。

  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在2019-2023年5年中,三季度深加工玉米消费量较二季度有3年减少,2年增加,2024年二季度玉米消耗量预计在1900万吨左右,为近五年的最高水平,同时三季度部分企业陆续检修,在此情况下,预计三季度深加工玉米消耗量或减少。饲用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9-2023年5年中,三季度饲料产量较二季度多增加5%-12%,其中2021年减少1.55%。按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三季度饲料生产或有所恢复,但鉴于当前小麦与玉米的价差不断缩小,且新季小麦毒素低,小麦在饲料生产中的替代优势或不断扩大,预计三季度饲用玉米提升空间或有限。综合来看,三季度玉米需求或难有提升。

  三季度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供应方面,市场余粮不断减少,但多数地区贸易环节库存多于往年同期,玉米供应逐步收紧。

  需求方面,深加工企业玉米消耗量或减少,饲用玉米需求提升空间有限,整体玉米需求或难有提升。

  其他因素,但目前华北部分地区干旱影响玉米生长,东北部分地区内涝及积温低也影响玉米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业者的看涨心态。

  综上所述,在市场余粮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供应面将继续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但需求对价格支撑不足,同时市场余粮较往年略显宽松,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三季度玉米价格的涨幅。

责任编辑:李铁民

  香肠腊肉卖得火,各商圈、超市也人流如织。

  “面对文旅产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中国工商银行加大对文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重点文旅项目落地,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说,目前,该行已与文旅部合作,加强对文旅商户的金融支持。

  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村民苟猛的兄弟们帮他回村抢收了佛手柑。 9月5日,帮朋友秦杰华收玉米时,地震了,秦杰华和秦家22岁的小女儿被瞬间掩埋,到现在也没找到。苟猛妻子也砸得不轻,他后来陪妻子在医院住了50多天。

  丁梅(女)、丁光宏、马宗保(回族)、王绚(女)、王书红、王光谦、王荣彬、邓长球、古俊彦(女,壮族)、龙婉丽(女)、田刚、冉霞(女,苗族)、冯艺东、成岳冲、刘洪、刘中民、刘仲奎、刘旭光、刘思德、刘艳玲(女)、刘雅玲(女)、江智涛、许亚南(女)、阮诗玮、杜惠平、李正国、李剑萍、李萌娇(女)、杨云彦、杨安娣(女)、时燕(女)、吴楠、吴为山、吴以环(女)、何寄华、汪鹏飞、张慧(女)、张来斌、张福成、陆桂华、陈群、范九伦、欧阳明高、郑永飞、赵吉、胡刚、柳锋波、贾楠(女)、贾庆国、钱克明、钱丽霞(女)、钱福永、徐彬、曹卫星、崔亚丽(女)、康耀红、梁丽萍(女)、韩清华(女)、辜清、程红(女)、舒晓刚、蒙格丽(女)、蔡光洁(女)、霍金花(女)、魏世忠

  作为中国第一位语言学专业的聋人博士,郑璇有时在北师大开会时,也会有孤独的感觉:当同事开始七嘴八舌的时候,即便有助听器,她很难识别是谁在开口;当座位距离发言人太远的时候,她也很难通过助听器或读唇了解完整的信息。

林豪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