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让传统典籍润泽当代生活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14 03:37:45

  【文化评析】

  作者:杜羽

  日前,武汉大学宣布成立《民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据媒体报道,《民藏》将收集、整理历代与民本思想有关的文献史料,体量或达亿字。 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到《复兴文库》,从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到蔚为大观的专题文献,近年来,各类大型典籍项目纷纷实施,众多文献得到系统整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修文,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发展的需要。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就会失去文化主体性,失去文化自信的根基。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修文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整理典籍,而且在于研究、利用典籍。从春秋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到汉代郑玄遍注群经,再到清代乾嘉诸儒的考据训诂,时代不同,典籍整理的方式不尽相同;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略的六分法,到经、史、子、集的四分法,古人对传统典籍的认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永乐大典》,明代人曾有“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的期待。过去,获取文献不易,许多大型文献的编纂都求大、求全。如今,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借阅古籍的便利度远超过往,不少古籍还化身千百,有了影印本、整理本、电子版,“包括宇宙、统会古今”不应再成为绝大多数当代大型文献编纂的重要目标。新编大型文献项目更应体现对文化建设的追求、对学术创新的探索,成书的形式也未必只是动辄几百上千册的纸质书,还可以是易于传播、检索的电子版、网络版。

  当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利用都应坚持守正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开拓新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闪耀出万般光彩,让凝结着先民智慧的典籍润泽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学生在学校还要佩戴口罩吗?返校是否需要核酸证明?

  金正恩参观宿舍后,出席朝鲜人民军建军75周年纪念宴会并发表演讲。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发达。原本,刘家维也可以和哥哥姐姐一样,到银行上班。“其实还蛮挣钱,只是我更喜欢开飞机。”刘家维说,除了坚持梦想,他也喜欢飞行员的工作状态,虽然忙,但井然有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

  例如ChatGPT可以用鲁迅的文风进行文字创作、用Twitter的高级数据工程师的口吻给马斯克写周报、帮助你解决和女孩表白不知道如何开口的困境、或者直接上手找到代码中的bug等。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认为,《条例》相关规定一揽子解决了合作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遇到的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将抓紧修订合作区管委会议事规则和执委会工作规则,进一步细化明确合作区管理执行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职责边界,优化机构内部设置和运作流程,理顺合作区与广东省有关部门、珠海市的关系,加快落实合作区特殊的财政体制、预决算审批和审计监督机制。

张哲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