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转型 河南济源民企“新”产品摆上“世界货架”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7-04 21:02:29

  中新网济源7月3日电 (刘鹏 李颖)地处河南西北部的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这里面积虽小但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名城之一。近年来,济源官方支持当地民营企业以创新为引领,推动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多家民企的“新”产品摆上了“世界货架”。

  7月2日,由河南省委统战部主办的新闻媒体“走民企 看发展 提信心”系列采访活动走进“愚公故里”济源,来自中央及地方的1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深入生产一线,探寻这些民企的转型之路。

  走进河南中原重型锻压有限公司(下称“中原锻压”)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堆叠的电机轴产品。公司总经理王济生介绍,这些电机轴半成品即将出口美国、德国等国家,由国外企业进行精加工后销售。

  谈及这家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转型,王济生直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司多年来扎根高端精密关键零部件这一“窄而深”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经过多年攻关研发,在高扭矩采矿钻杆制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目前,公司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客户分布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东盟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当地统战部门、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中原锻压所使用的部分钢材原料出自当地的另外一家民营企业——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源钢铁”)。

  作为一家有66年历史的钢铁企业,济源钢铁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省级技术中心、高端特殊钢新材料等研发平台,实现了产品“普转优”“优转特”的转型升级。该公司副总经理周集才介绍,企业目前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优特钢企业,近年来从全球不同用户 的不同需求出发进行研发攻坚,目前产品总计取得了中、美、德、日近400家企业用户的二方认证。

  同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洋集团”),旗下万洋牌电池、白银制品远销欧美、日韩、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该集团董事长卢一明介绍,近年来,从三连炉炼铅新工艺到富氧熔炼炉,再到稀贵金属回收、锂电池生产等,企业不断加快创新步伐,同时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以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推动企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济源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济源民营企业进出口164.7亿元人民币,占当地外贸总额超八成。近年来,为助力畅通民企“出海”通道,济源官方在知识产权、出口政策等方面进行引导,并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高交会及各类国际展会,开阔民企视野,并邀请海外客商和商会组织到济源参观考察,以拓展当地民企的国际市场。

  “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济源民企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日益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受访时表示,为进一步形成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当地将每年的11月1日确定为“济源企业家日”,大力弘扬“愚公移山、敢为人先,务实重干、担当奉献”的企业家精神,并精心打造了集政务服务、助企发展、企业家学习交流、招商引资洽谈等功能于一体的“济商家园”。

  作为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试点城市之一,济源官方加大了政策、要素、资源等支持力度,助力民企抢抓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目前,济源市正谋划推进新质生产力先行区建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济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品牌。”庄建球说。(完)

  在陈梅、张梦皙、石智雷的《国外生育支持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许多发达国家(地区)的生育支持政策中都突出强调了“性别平等”,男性更多地参与育儿不仅能够减轻女性的育儿负担,还有利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更加平等的对待,重新回到劳动岗位。瑞典、德国等国家都曾采取过激励男性参与育儿的政策,包括瑞典的父亲专属带薪育儿假以及德国鼓励父母双方参与育儿的制度,在提高生育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直至如今,没有任何一家市场化的投资机构成为沃隆食品的股东。而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家庭成员作为实控人拥有绝对控股权,很难规避过度集权下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

  推进清洁供暖,除了对传统供热方式进行节能改造,对清洁能源创新利用也十分关键。其中,风光电能、地热能、生物质、核能等清洁能源供暖是重要发展方向。

  “重头戏”还在春节后。据悉,为保障异地务工人员顺利返岗,佛山人社部门将学习借鉴往年好经验、好做法,提供“点对点,一站式”劳务协作地区务工人员免费接送服务,省市两级预计组织专列(车)不少于10班(次)。

  装置的识别准确度。研发人员需要在各种环境、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下,进行大量的设备试运行、数据采集、识别算法模型等的迭代。

  中国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有力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体制机制,更好激发全社会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创新和完善节水节能、污水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实施50余项税费优惠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流、耕地等领域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在科学合理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建立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15.9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余额超过1.1万亿元,规模均居全球前列。

宋翔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