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生物在史上最大灭绝事件中形态演变过程

来源: 羊城派
2024-06-12 23:23:54

高H 网站七  研究人员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1月中旬汤加火山喷发不仅引发巨大海啸,还一度导致闪电频发,5分钟内引发闪电逾2.5万次。vpYoKpG-rSqnEy5LjdvxXsFPqjsVM-科学家揭示生物在史上最大灭绝事件中形态演变过程

  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生态与进化》。

  地球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不仅导致大量物种消失,更影响了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形态多样性即不同物种在形态上的差异,是衡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没有大规模灭绝事件期间,物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通常是同步演化。然而,大规模灭绝事件却可能打破这种同步性,导致两者脱耦。

  宋海军团队开发一种名为DeepMorph的自动化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599个属、六个海洋生物门类的化石图像进行分析,揭示了大灭绝期间形态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期间,大部分门类,包含菊石类、腕足动物、介形类、双壳类和腹足类,经历了对复杂和装饰性形态的选择性灭绝,那些大型、复杂和强烈纹饰的形态类型灭绝更严重;而牙形动物则没有表现出形态选择性灭绝的迹象。

  研究还发现,菊石类、腕足类、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牙形石六个海洋生物类群在经历灭绝事件时,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形态演变模式。这种灭绝的选择性和强度可能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影响所致,反映出不同演化枝和形态类型对环境耐受阈值的差异。

  此外,冷空气间歇期,大气扩散条件差,京津冀、长三角等地需注意雾和霾等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对陆路、航空、水路运输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完)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坚定有力。三年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中国抗疫始终坚持的底色。

  12至13日,黑龙江省大部自西向东有一次小到中雪过程,东南部部分地区有大雪。累计降雪量为2毫米至5毫米,哈尔滨东南部、牡丹江南部局地可达5毫米至10毫米,新增积雪深度3厘米至8厘米;其他大部地区0毫米至2毫米,新增积雪深度0厘米至2厘米。降雪之后,大部地区降温幅度为12℃至16℃,局部地区可达18℃以上,低温天气将持续到17日前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