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在上海揭牌成立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03 16:19:42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 (记者 陈静)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中国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1日,在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的指导支持下,“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在上海揭牌成立,为广大结直肠肿瘤患者的科普与康复提供一个权威的整合性平台。

  该基地挂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旨在关注肠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倡导肠癌防治的“三早”理念,帮助肠癌患者更好回归社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主任李心翔教授1日表示,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于民众和肠癌患者而言,科学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发起成立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凝聚更多科普资源,传播丰富的肠癌科普知识,为肠癌防治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李心翔表示。

  李心翔教授指出,尽管肠癌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4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肠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不断上升。这与青年人主动筛查意识薄弱,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呼吁青年人重视肠癌筛查是“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的一个关注点。

  由于肠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多个环节,“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将为肠癌患者开展全生命周期科普管理模式,覆盖“防筛诊治康”全过程。例如,对于低位直肠癌术后病人,即使保肛成功,也往往面临着术后肛门功能康复的过程。对于这部分患者,“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除了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康复,还将侧重关注患者心理以及造口护理等康复需求。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综合诊治团队先后开展遗传咨询门诊、造口门诊和常康患 者康复沙龙等,对肠癌术后造口患者进行全面、延续、规范化的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

  据了解,第十五届上海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进展大会暨第七届直肠肿瘤外科技术与综合治疗高峰论坛同期召开。本次会议不仅关注肠癌诊治领域,还涵盖了对于患者的科普宣教以及康复管理的研讨。大会特设结直肠外科肠道功能重建与整合康复质量控制与创新论坛,从医学专业视角探讨如何为更多肠癌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康复生活等。(完)

  王文教是新中国羽毛球事业的拓荒者、奠基人。他的一生,是躬耕球场,让羽毛球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拼搏历程,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归侨献身共和国建设的缩影。

  4.学生监测。各地可结合实际开展中学、小学在校学生每日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动态分析中小学生感染变化趋势。

  “取消对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的新举措将为在华外资企业及其海外总部人员的互访和沟通带来便利。”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Eric Zheng)预计,在华外企将恢复人员互访和正常运营,“这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的营商环境,并吸引更多的外资到中国寻找商机。”

  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1月6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106.7万吨,环比增长0.94%;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757.56万辆,环比增长0.59%;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198.7万吨,环比下降2.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3.9万标箱,环比增长13.6%;民航保障航班10888班(其中货运航班635班,包括国际货运航班403班,国内货运航班232班),环比增长6.3%;邮政快递揽收量约3.98亿件,环比下降1.0%;投递量约3.98亿件,环比增长2.1%。

  商务部表示,元旦假期,热点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在节日氛围和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平稳增长,年货、日用品等商品需求升温。元旦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的粮油食品、饮料、日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3%、10.2%和2.6%。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李纯 黄钰钦)在1月6日的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截至1月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为21.6万张。中国在短时间内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现“平急转换”,当前的床位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医疗救治的需要。

陈俊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