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行业唯一 青岛啤酒第四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 未来网
2024-06-26 12:31:09

  6月24日,2 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青岛啤酒作为《食品生物制造工业菌种高效选育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主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唯一上榜的酿酒企业,这也是青岛啤酒第四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产学研用一体推进破解食品生物制造“芯片”密码

  深耕风味“芯片”技术攻关助力食品发酵领域质量更高风味更多

  菌种是食品生物制造的“芯片”。在生产过程中,菌种对产品风味、质量稳定、酿造性能、生产效率、资源消耗等有着关键作用。酿酒、调味品、发酵乳等行业都是食品生物制造工业菌种使用的典型场景。一直以来,我国的食品工业菌种选育面临着选育周期长、效率低、靶向性差的难题。

  啤酒行业是食品生物制造领域的典型代表,青岛啤酒针对该领域的卡脖子共性技术难题,发挥技术积累和创新优势,在菌种高效选育技术和产业化应用上,首次破解了工业酵母遗传信息精细图谱、阐明了工业适配性机制、构建了精准高效菌种选育技术,优化现有菌株,选育特色风味新菌株,实现了国际领先。

  据了解,食品生物制造工业菌种高效选育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突破,将助力流程化、规模化食品发酵领域企业的生产应用实践,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口味一致性,也将为消费者创造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风味体验。

  科技创新持续引领青啤四度荣获国家科技奖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持续赋能人民美好生活的递进性需求,青岛啤酒成为行业唯一四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企业。

  青岛啤酒自1994年在中国啤酒行业率先创建了啤酒研究机构,开展技术攻关,自主完成《啤酒风味图谱技术的开发应用》《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参与《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青岛啤酒发挥酿酒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国际前沿问题和共性技术难题,持续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实践。在青岛升级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强化创新主体担当,探索产学研用联动新机制,持续引领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共250个项目。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

  “说实话,在农村,合同很多时候就是一张‘纸’。”电话里,杨小强笑着说。这是农村的现实,他不抱怨,只是想方设法在接受现实的前提下把控风险。2022年初,杨小强和张明霞还清了债务,如今,他们始终能留着几十万元的现金保底,再也不用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要给西瓜打药,陈乐才知道,他在视频里看到的那种全自动化大棚,投资额动辄就要上百万元。而表哥的大棚里,农药装在一只固定位置的大水箱里,要打完整个大棚,需要人拿着水管来回走动喷洒。打药意味着在大棚里站一整天,忙完一天,腰酸背痛,呼吸道也会不舒服。

  另一个难题来自物流。定西偏远,物流成本高,再加上西部电商发展整体滞后,导致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容量和效率都受到限制。“西安、郑州的分拨中心比较大,一天几百个挂车都能中转过来,但西北这边,哪怕只有几十个挂车,人手设备也跟不上,货总得在那里压个四五天。”杨小强坦言。

  近两年,应届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相较5月增加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创2018年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陈乐观察学习了两天,才被允许操作。60亩大棚西瓜的授粉,全靠表哥、陈乐和阿姨三人一起完成。陈乐自诩是不怕吃苦的农村娃,可授粉结束,他得休整一整天才能缓过劲来。

  如选择在当地租车自驾旅游,请备齐所需证件并提前了解俄交通法规。根据安全形势、社会治安、路况、天气等因素合理规划行程,安全行车,不疲劳驾驶,切勿前往未充分开发或过于荒僻的景点。

陈玉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