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无毒村”贺蚌新寨的十年蝶变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26 23:08:24

  中新网西双版纳6月26日电 题:中缅边境“无毒村”贺蚌新寨的十年蝶变

  作者 李喜梅 牛毓菁

  孩子们在村中奔跑嬉闹,村民在田间辛勤劳作,一栋栋小洋房镶嵌在村寨之中……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满镇贺蚌新寨村,了解十年间,这个位于中缅边境群山中的“无毒村”的蝶变历程。

  “十年前,贺蚌新寨被毒品侵染。”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勐满边境派出所民警李明告诉记者,当时的村民生活困苦,法律意识淡薄。村里一共140余人,近半数走上歧途成为吸毒者。

  李明依然清晰记得2017年自己来到贺蚌新寨时的情景——村里死气沉沉,大部分土地荒废无人耕种,吸毒者远远看到民警就躲藏起来。受毒品影响,吸毒人员 不愿劳作挣钱,偷、盗、抢等治安问题频发,不良风气盛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村民阿折,他曾因交友不慎染上吸毒,还连累了妻子和哥哥。”李明说,阿折的妻子毒瘾反复,竟用小儿子的学费购买毒品,最终两人离婚;阿折的哥哥因吸毒患上重病后离世。

  看到一个个被毒品迫害的生命和家庭,李明和同事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社区工作做好,特别是禁毒工作,不能再让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事情发生,要将这个涉毒重点村寨早日变成无毒村寨。

  “‘铲除根源、深入宣传、严打严防’三措并举,这是贺蚌新寨摆脱毒品危害的关键所在。”李明介绍。

  勐满镇与澜沧县惠民镇相连,流窜作案高发。为有效解决毒品泛滥的问题,2020年初,勐满边境派出所联合澜沧警方,对两镇贩卖毒品活动展开铁腕打击,成功捕获贩毒人员12名,缴获毒品高达25公斤,斩断了毒品滋生的根源。

  同时,李明携手村干部、禁毒专干,组建联防队伍、兴办禁毒夜校,深入每家每户,宣讲毒品的危害、普及禁毒法规,耐心细致地劝导吸毒人员改过自新。

  在民警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不少吸毒人员自愿加入禁毒专干的队伍。2022年1月,贺蚌新寨制定《村规民约》,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共同签名并郑重摁下红手印,承诺绝不涉毒、贩毒、运毒。

  贺蚌新寨的禁毒工作虽然取得了成效,但不少村民仍处于生活困难的状态。村里一些家庭因为吸毒导致土地荒废,村民入不敷出,致富更是难上加难。

  为更好地巩固禁毒工作成效,帮助贺蚌新寨早日脱贫,当地党委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今天种完你家的,明天一起去帮我家种。”水田中,几位村民正种植水稻,村旁的农田里,有人耕地,有人播种。如今的贺蚌新寨,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希望。

  走到村口一栋两层小楼旁,村民周堵正在悉心收拾庭院。十年前,他在友人的蛊惑下开始吸毒,妻子也深受其害。“那段时间,我家里的积蓄如同流水般消失,身体也越来越差,一度只有90多斤。”周堵说,远离毒品后他重拾生活的希望,依靠自己的努力盖了新房,体重也恢复到120余斤。

  产业发展带动村民思想转变。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勐满边境派出所发动村民们组建了文艺队,这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还成为宣传禁毒、乡村振兴等内容的重要平台。

  目前,贺蚌新寨68户244人,已连续三年无复吸人员。今年,其所在的勐满镇荣获西双版纳州“无毒乡镇”殊荣。如今,在这片和谐安宁的土地上,目光所及皆是美好景致。(完)

  长假期间,王晶晶在家庭群里转载了一则视频,内容是一位专家告诫父母应该多多理解子女,时代不同了,女性不结婚也完全可以自己独立生活。王晶晶的妈妈回复:“这些专家简直误人子弟。”

  <strong>案例一 河北省沧县人民检察院督促履行校车安全监管职责大数据监督案例</strong>

  春节前夕,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左右。在天津市宁河区一处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里,天津海关所属宁河海关查检科青年关员韩勃正在对一批进境种牛采血。

  “去年毛利润是四五十万元,净利润是十几万元,效益很不错,现在到处订单都来了,干起来也很有劲头。”郭云建说。

  货币贬值,通胀飙升,600万黎巴嫩人民生活愈发困难。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几年以前,黎巴嫩还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姜英梅表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黎巴嫩的情况还是不错的,首都贝鲁特还有“东方小巴黎”之称。

  这几年,韩勃带领团队完成了对数以万计的种牛和2.7万多只(羽)各类陆生观赏动物的隔离检疫工作。韩勃身上肯钻研、肯付出的韧劲影响了很多年轻人,他的团队也荣获天津市“青年文明号”。

张广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