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01 20:59:09

  ◎本报记者 陆成宽

  大约一个世纪前,人类首次将氦气液化,开启了利用液氦进行极低温制冷的新纪元。随后,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

  然而,用于极低温制冷的氦元素存在供应短缺等问题。如何才能不用氦元素实现极低温制冷,一直是科学家要着力突破的难题。

  超固态是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时呈现的一种量子态。在这种物态下,物质既有晶体态中原子规则排布的特征,又可以像超流体一样无摩擦地流动。

  事实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东尼·莱格特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固态物质能否同时成为超流体”的著名科学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除了通过冷原子气模拟超固态可能存在的证据外,人们仍未在固体中找到超固态存在的确凿证据,而寻找这种奇特的量子物态也成为科学家的长期研究目标。”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苏刚说。

  磁卡效应是指磁性材料随外磁场变化而产生显著温度变化的现象。利用特殊的磁性物质——顺磁盐的磁卡效应,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奥克通过绝热去磁首次实现了显著低于1开尔文以下的制冷。

  此次最新研究始于2021年,基于前期的理论研究,苏刚和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项俊森和研究员孙培杰提出了研究钴基阻挫三角晶格材料——磷酸钠钡钴盐低温物性的建议。

  项俊森等人克服极低温下的漏热控制与温度测量等诸多技术难题,经过反复测试、技术迭代,研发了新型低温测量器件,最终成功观察到自旋超固态的磁卡效应。

  同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金文涛课题组提供了高质量单晶并开展了低温中子衍射实验。由于材料中的钴离子磁矩较小,而且需要在100毫开以下低温条件下进行测量,实验非常困难。经过多次尝试,他们最终获得了自旋超固态量子相变的微观证据。

  李伟表示,后续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新器件及制冷机的研发等。如何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成实际的器件和制冷机,为深空探测或量子计算提供极低温环境和足够的冷量,在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都面临一定挑战。

  《自然》审稿人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成果“ 报道了超低温下对一种复杂化合物的高质量实验”“理论与实验的符合极好地支持了该工作的核心结论”“漂亮的工作展示了自旋超固态的熵效应有多大,会引发广泛的研究兴趣”。

  中国救援队于当天持续对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伊诺努街区进行搜救,经过对多个搜救点的勘察,最终通过搜救人员听觉以及搜救设备的双重确认,定位了一名废墟下的幸存者,最终与土方救援力量一同将该女性幸存者救出,该幸存者手臂受伤,但整体身体状态良好,能与搜救人员交流对话,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超过96小时,这是中国救援队此次救出的第四名幸存者。

  “保交楼、烂尾楼问题,本质上是预售资金监管不严所致,而并非预售本身有什么问题。”李宇嘉认为,更重要的是加强流程和资金的监管。

  但冷战时代毕竟已经一去不复返,北约所煽动的对抗、零和思维,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也注定不得人心。其实,无论是美国竭力拉拢的亚太国家,还是北约多数欧洲成员国,都不情愿加入针对中国的“新冷战”。韩国在不久前公布的“印太战略”中明确指出,中国是印太地区实现繁荣、和平的主要合作国家;近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总理均表示,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连斯托尔滕贝格在访问日韩两国时也不得不承认,北约的成员国均与中国有密切的经贸往来,没有成员赞成与中国“脱钩”。

  此外,越高的层级需要的能力就越强。每个人能达到的儒家所谓“成圣成贤”的程度不同,那选贤任能就是必然,要把那些能力较强的、德性较高的人选拔到更高位置。

  逛过河坊街后,她直言,“有点失望!河坊街太过商业化了,没有运河边的历史文化街区有腔调。”

  我们做了大量的科研调查,跟几十位科学家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学习。我们也要判断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科幻。比如我们拍摄的射电天文台,应该怎么发射?包括纳米、对撞,应该是什么样的工作流程?

陈嘉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