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陕西:十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07 16:23:15

  第一,创新和产业加速融合。陕西是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发挥科教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十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0.31个百分点、达到2.34%,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加3500多亿元、突破4100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71.72%、提高15个百分点。培育形成航空工业、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破世界纪录,超导、特高压输电、新型显示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高端无人机、金属增材制造、旱作节水农业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钛金属加工产业规模、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1。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长1.9倍和1.6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第二,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增强关中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陕北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加力提速,两市城区实现地铁直联,企业登记等380项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十年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62万亿、接近翻了一番,城镇化率达到65.16%、提高13.59个百分点。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小麦、油菜、番茄育种技术 全国领先,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达到9个、居全国前列,全世界每7个苹果、每4个猕猴桃中就有一个产自陕西,羊乳、木耳、茶叶等“土特产”正成长为“大产业”。

  第三,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截至去年底,实有企业156.5万户、十年增长了3.1倍。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省属企业营收、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居全国前列。我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率先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累计为130多个国家培训了4700多名农业官员和专业技术人才。近三年,陕西中欧班列开行量年均增长12.8%,突破5300列,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十年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2%、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探索的集成退税服务、通关便利化、科创企业票据融资等38项创新经验向全国推广。

  第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陕西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两山”理念,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达99.3%,林地、草地、湿地占全省总面积的71.3%,黄河流域主要支流年均入黄泥沙量较上个十年减少三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在II类以上。绿色转型步伐加快,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绿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了8.5倍、突破4000万千瓦,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实现新突破,累计封存二氧化碳45万吨。

  截至1月31日,2022年度业绩预告基本收官,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沪深两市共有249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

  ——大中小企业景气水平均有上升,经济活力有所提升。

  台湾中天节目《卢秀芳辣晚报》1月30日进行街访,询问民众认为“陈建仁新内阁最大特色是什么?”结果年轻人一面倒,认为最大的特色就是“败选联盟”,“都是一些没有选好的人上台”,还有人直言,“换汤不换药,再做一年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1997年毕业后进入车间,胡俊祥始终坚守一线、潜心钻研,先后总结优秀操作法30余项,形成技术成果130余项。

  张园有上海最大石库门建筑群之称。根据张园整体规划方案,该区域未来将引入国际顶级名企、金融机构及专业服务产业,并新建文化展示及演艺中心:靠近吴江路区域,将形成美术馆设计方案;南部沿威海路区域将打造潮流文化中心及演艺中心,未来展演沉浸式剧目,展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广泛深入的全球文化交流。

  谷城硅谷仅是吉利在光伏产业链的“试水”。据公司官网,吉利科技集团正积极构建光伏上下游布局,规划2025年多晶硅年产能达到20万吨,2030年达到50万吨,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吴奕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