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引领文旅消费新潮:烟火气满满 文化味更浓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4 06:50:42

  近年来,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文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博物馆、美术馆、遗址公园等文博场所成为了许多游客出行的必选之地。

  数据显示,四川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累计接待民众212.1万人次,同比增长94.98%;陕西全省文博单位端午假期接待游客超130万;太原市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16.89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33.50%……可见,随着各大博物馆在内容和服务等方面日趋完善,“文博游”消费群体正逐步扩大,游客在品尝“节日味”的同时也尽享“文化味”。

  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是端午假期“文博游”的一大亮点。广西自然博物馆推出竹编龙船挂件DIY体验活动,20余组亲子家庭在博物馆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制作出一叶叶独具特色的“小龙舟”;中国海盐博物馆用艾叶、菖蒲、佩兰和粽叶为游客准备了一场“绿色之旅”,还可以体验挂菖蒲、沐兰汤的祓禊仪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赛诗会”选取了30首与端午有关的诗词,游客只要现场报名挑战,背诵出其中任意一首即可免票入馆参观。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多家博物馆立足自身优势,推出许多寓教于乐的互动项目,让游客沉浸式地感受悠久历史和厚重文明。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听园”端午节活动,邀请游客走入夏日园林,沉浸式欣赏民乐展演、园林戏剧,了解园林文化;故宫博物院推出“灵沼轩奇遇记”主题馆校项目和“花信木语——故宫仲夏日”活动,分别从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带领孩子们 进一步探索故宫。

  博物馆与科技的巧妙融合,为游客的文旅体验增添了一抹亮色。湖南博物院推出“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充分利用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及科技手段,巧妙呈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生命的宏大想象与艺术表达。北京市在北京汽车博物馆推出2024年“新视听体验空间”公共服务主题活动,利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多媒体技术,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空间感和极强的代入感。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文化和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凸显。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踏足历史遗存感受中华文化的印记,不仅丰富了游客的节日体验和精神享受,更让“假日经济”有了满满文化味,成为广受欢迎的文旅消费新风尚。

  阿水没受到体罚,是因为公司人手不足,还是要先把他笼络住。不过他后来了解到,即使是大公司,也都是先来“软的”,再上“硬的”,毕竟公司的目的还是让人诈骗拉单。

  “结果没人发现,我就顺着化粪池快步走,不敢跑啊,害怕惊动门卫。我连鞋都没穿,就穿了一件短裤。”阿水回忆,这几十米路,他走得心惊胆战。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网站的消息,2023年7月31日,倪会忠还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身份,参与会见了日本长野县知事阿部守一。

  <span>吴谦强调,沟通不能没有原则,对话不能没有底线。美方指望一边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一边与中国军队若无其事地开展交流,这完全是痴心妄想。中国有句古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要求美方切切实实拿出诚意、采取具体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为两军关系重回正轨创造条件。</span>

  另一方面,彭博社又这样形容雷蒙多:在白宫遏制北京获取先进技术的行动中,她“一直站在最前沿”。雷蒙多曾说,“绝不允许中国用美国最先进的技术推进自身军事发展”。今年4月,她在针对TikTok的听证会上表示,自己任内已将超过200家中国公司“列入管制名单”,并称将封杀更多中国公司,“只要这些公司‘对美国构成威胁’”。她还说过,将就中国“无视知识产权”等问题提出“严重关切”。

  近几年,未成年医美问题也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一个重点。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建议“除一些先天性的缺陷需要进行医疗性整容外,不允许青少年进行整容”。2022年全国政协委员胡卫也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明令禁止对未满18岁的青少年进行非必要的医美手术”。

吴旻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