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03 02:17:26

  一只羊角是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不久前,这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 ”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典说。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当天的罢工严重影响公共交通,除了法国铁路客运服务受冲击,巴黎多条地铁线路也停止运营,10余条地铁线仅在高峰时段提供有限服务。法国部分学校教师也加入到罢工行列。另外,法国一些炼油厂当天也遭遇罢工。法国电力公司员工罢工还导致巴黎的发电量下降。

<strong>  “最令人眷恋的人间烟火”</strong>

  像她这样三年来第一次回老家的年轻人,电影院是一种团聚的方式。“希望失去的那些美好时光,能够在春节好好弥补回来。”

  “我早早便订好了一家餐厅的年夜饭,但是家里老人害怕还有疫情风险,让我退掉。和饭店沟通后,他们坚决不退订金。”来自山西运城的贺女士今年年初预订了当地一家饭店的除夕夜包间,付了200元订金,后因个人原因提出退订被拒。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预计2023年口罩需求总量可能会大幅下跌。”张正男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口罩行业一定会经历较大规模的转型升级,缺乏自有渠道、没有品牌附加值以及无法适应当前阶段产品转型升级的口罩厂家,会慢慢退出市场竞争。”

<strong>  星星正从人类视野中快速消失</strong>

程鸿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