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到底能不能“拯救”股价?要看这三个因素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28 15:36:06

最高检发布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第十批)污導航視頻一区,

  退市警报的频频拉响,让多家公司出招自救。

  不过,并不是所有回购计划都会有效。到底哪些公司回购股票市场会认同?

  因素一:回购金额占市值比例

  二级市场之所以对前文所提两份回购报以热情,是由于山鹰国际和利欧股份拟回购金额占公司流通市值的比例较高 ,分别占公告前流通市值的8.83%和6.

  面临面值退市风险是这些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当股价接近1元时,会引发投资者因恐惧退市而带来的抛盘,形成虹吸效应。因此,上市公司有必要提前出手稳定股价。

  从基本面情况看,山鹰国际资产负债率较高,达到71.37%,公司出钱回购有一定压力;利欧股份资产负债率为42.69%,账面类现金资产超过百亿元,短期借款为33.33亿元,整体资金较为充裕。

  历史上,利欧股份分红较少,近三年只有在2024年进行了分红,分红金额为2.02亿元,股利支付率为10.26%。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5.72亿元。可以看到,公司此次拟回购金额上限超过上市以来的分红总额。

  目前,A股2元以下公司有246家,其中市净率介于0和1之间的多达97家,山鹰国际和利欧股份的市净率也都在0和1之间。市净率较低的公司,维护股价动力和能力也相对较强。这类公司普遍集中在钢铁、商贸零售、房地产、建筑装饰这四大行业。

  其中,钢铁行业相对来说自救能力更强。目前股价最低的三只A股钢铁股,都有不同程度的公司回购或者大股东增持行为。

  从这个角度看,面值退市机制有可能促进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减少账面冗余资金,加强股东回报。

  不过,对于面临面值退市风险的公司来说,有些经营比较困难,能像利欧股份一样大规模回购的公司其实还是比较有限。同时,一些公司看似资产负债率不高,但其实债台高筑。

  因素二:是否为次新股

  如果将拟回购金额平均值与流通市值相比作为回购力度的指标,市场上回购力度较大的还有另一股力量,即上市未满三年的次新股。根据A股公司6月发布的回购预案,拟回购金额平均值与流通市值之比大于5%的公司有9家,其中有4家是上市未满三年的次新股,其余为有各类退市风险的公司。

  造成这一现象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次新股的大股东尚未解禁,流通市值相对较小;二是近年来发行的次新股普遍存在超募现象,企业账面冗余资金较多,有回购能力;三是小盘次新股受市场风格影响,股价普遍下跌较多。

  以西山科技为例,公司流通市值在13.5亿元左右,拟回购金额为1亿元到2亿元,拟回购金额平均值已经达到流通市值的11%,是6月以来A股公司回购预案中力度最大的。财务情况看,公司账面宽裕,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资产合计为18.06亿元,且没有任何有票负债。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对这些次新股大力回购并不买账。西山科技、华兰疫苗、麦加芯彩股价纷纷在发布大力度回购预案后创出新低。

  业绩方面,西山科技2024年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12.7%,且应收账款暴增,引起市场担忧。华兰疫苗受季节性因素影响,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下滑76.36%和79.19%。麦加芯彩2024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大幅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50%。

  因素三:成交金额

  从效果看,在回购力度接近情况下,有退市风险的公司回购对股价提振作用明显好于次新股。

  事实上,回购金额与个股日均成交量金额也有关系。以走势最强的ST万林为例,其拟回购金额为1.5亿元到3亿元,公告前一周公司日均成交金额仅为434万元。相比之下,次新股成交相对活跃,每日成交金额大多在数千万元,公司要拉动股价难度较大。

  因此,从博弈角度看,成交清淡的面临退市的公司在大力回购刺激下,股价短期最容易走高。次新股则由于上市初始定价偏高,往往在公布回购方案后仍面临寻底过程, 但次新股的优势在于公司大多处于新兴产业,账面现金业安全垫较高,寻底后将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责任编辑:王其霖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