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四年亏损4200亿!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01 21:01:38

  原创 翼哥 民航之翼

  5月的最后一天,民航局发布了《2023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数据显示:

  2023年,全民航:

  营业收入10237.3亿元,同比增长68.3%

  亏损210.7亿元,同比减亏1907.4亿元

  其中:

  航空公司营收6761.0亿元,亏损58.8亿元

  机场单位营收1019.8亿元,亏损198.9亿元

  保障企业营收2456.5亿元,利润47.0亿元

  根据民航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三年里:    

  2020年,全民航亏损974亿元,航空公司亏损794亿元。

  2021年,全民航亏损842亿元,航空公司亏损671亿元。

  2022年,全民航亏损2174亿元,航空公司亏损1771亿元。

  也就是说,2020-2023年的4年里:

  全民航累计亏损高达4201亿元,航空公司亏损为3296亿元。

  虽然民航亏损如此多,但是我们也看到:

  一、中国民航具有强大的韧性

  其实与其他行业相比,民航业是个小行业,全行业年收入也不过万亿元,有的行业巨头一家收入就可以超过全民航的收入了。    

  就是这么大规模的民航业,4年亏了4200亿元,这个亏损金额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就是在这么巨大的冲击之下,4年来,全民航的航班生产、旅客运输工作还是持续稳定开展的。

  4年来,中国民航业没有一家公司破产倒闭,这在全球民航业也是没有的。

  当下,随着经济向好,民航业恢复常态,中国民航业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

  庞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市场空间,辽阔的国土面积,都是中国民航业强大韧性的基础所在。

  二、中国民航业在持续向好

  2023年,虽然全民航还在亏损,但我们已然看到盈利的曙光。

  事实上,2023年,全民航大幅减亏1907亿元,航空公司减亏近1644亿元。

  广大人民出行的欲望强烈,世界那么大,大家都想出去看一看。

  2024年一季度,航空公司实现盈利24.6亿元,有16家航空公司实现盈利。

  2024年,中国民航有极大可能实现盈利。

  展望未来,虽然民航业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实现持续增长仍是大概率事件。

  三、中国民航业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不过,当前中国民航业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是行业没有出清和整合。

  4年来,没有一家航空公司倒闭,说明大家对民航业未来发展都充满信心。

  但另外一方面来看,没有完成行业出清,没有实现行业整合,这对于民航业的良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6家,比2019年底增加了4家。

  截至2023年底,全行业运输飞机4270架,比2019年底增加了452架。

  三大航在行业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降,从总周转量来看。

  南航集团25.1%,较2019年下降了0.1%

  中航集团21.5%,较2019年下降了3.1%    

  东航集团19.2%,较2019年下降了0.3%

  二是航空公司债务压力持续攀升。

  连续四年的亏损,给民航业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许多航空公司已经资不抵债。

  短期内,航空公司业绩实现大幅改善还是非常难的。

  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航空公司业绩改善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又缓慢的过程。

  三是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民航业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巨大。    

  油价的大起大落,汇率的居高不下,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贸易纠纷持续不断,这都将给民航业的复苏和增长带来巨大挑战。

  2024年,对于中国民航业尤为关键。

  翼哥认为,因为前面已经连续4年亏损,今年民航业必须实现盈利,这对于提振全民航发展信心尤为重要。

  上半年亏损已成定局。

  暑运旺季非常重要。

  所有民航单位,尤其航空公司必须要迎难而上,放手一搏!

责任编辑:张恒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输出医院,依托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建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江西省儿童医学中心)。该项目重点在新生儿科、儿童保健、儿童呼吸、儿童重症医学、儿童外科等8个专业领域形成疑难重症诊治特色,建成后将成为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同步推进的国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新生儿、儿童重症达到江西省儿童重点学科,争取尽快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力争建成江西省儿科质控中心。

  “巴奴火锅没有订台服务,但连日来咨询各门店年夜饭的电话几乎没断过。从数据来看,2023年元旦我们的营业额就已经破纪录,当天北京通州万达店达到翻9台,整体来看,全国平均翻6台。”巴奴火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急诊科副主任柴科介绍,近日,120接诊人次由原先的每天6车至8车次增加到每天20多车次,院内急诊人数由原先的30人至40人次,增加到每天80人次。“就诊患者主要为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情较重,多数需要住院治疗。”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1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李金磊)“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呈现稳固恢复态势,增长动能将更加均衡,预计全年增速达到5.5%左右,回升到潜在增长水平。”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中国新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

  2022年,天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逐季向好,拿出710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项目203个,新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0家,工业企业上云突9000家。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2%左右。建成101个养老服务综合体。高效统筹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在谈到2023年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时,斯迈洛夫表示,“本年度国家经济应实现至少4%的增长,这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同时,有必要加强落实经济数字化措施,整合信息系统,尽可能将公共服务转换为电子形式,并简化工作流程。他认为,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将成为进一步改善并提高公民福祉的重要因素。(完)

杨智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