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学专家团队创新研发成果集中签约转化 加速产医融合

来源: 羊城派
2024-06-20 12:23:36

  中新网上海12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产医融合”正成为当今医学创新的关键路径,产业的力量和医疗的关怀相结合,将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资源。

  21日举办的第四期复旦中山专利沙龙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下称:中山医院)与2023年度部分转化项目的受让企业进行现场联合签约。软骨磨削器、胸骨撑开保护器等手术器械,AI可穿戴设备的心电图诊断系统、PET-CT多功能头托等20个项目均为近几年中山医院专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科技创新是国家战略,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成为一家国际一流的创新型、智慧型现代化医院是中山医院的定位,也是国家对医院的期望。他指出,中山医院历来鼓励医务人员将科研思维贯穿在临床工作中,做一名既懂临床、又懂科研的“研究型医生”和“医生科学家”是中山医院对每一位医生的要求。樊嘉说,这次签约不仅是项目的开始,更是未来创新之旅的起点,标志着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合作进入更为紧密的阶段。

  据中山医院院长助理、科研处处长宋振举介绍,该院近十年申请专利3000余项,专利授权1600余项,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化370余项,签约总金额超1.78亿元。2022年,医院申请专利928项,专利授权464项,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化106项,签约总金额超4600万元。

  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告诉记者,中山医院已将创新工作纳入常态化轨道,每年举办的复旦中山专利沙龙,为“医护发明家”和优秀创新企业搭建了沟通合作的桥梁。他表示,中山医院围绕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布局,调动和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共同建设医企结合创新转化平台,推动了医疗技术研发和临床研究转化与应用。2022年,中山医院跻身首批“上海市产医融合创新基地”行列。

  中山医院方面表示,本次沙龙以“产医融合双向奔赴”为主题,旨在推动医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描绘医学创新的未来蓝图。在“揭榜挂帅到中山”环 节,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宋元林和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陆树洋分别介绍了团队的临床学术沉淀和最新研究成果;上海两家医疗科技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监分享实践心得,深度探讨产业与医学的双向融合之道。

  医院方面表示,此次沙龙将深入探索医企合作新模式,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临床研究落地转化,为医学创新提供高效的交流平台;通过各方通力合作,让创新真正造福于民。(完)

  他们认为,升温或许是自然变率,以及18世纪以来人为气候变化导致明显长期暖化趋势,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月19日,丹东工务段探伤车间职工在沈丹线金山湾站进行钢轨探伤探伤作业。“钢轨医生”从事探伤工作,在春运中是幕后工作人员,虽然没有和旅客直接接触,但是他们用手中的钢轨探伤仪,及时发现钢轨伤损,确保旅客回家的路更加安全畅通。

  减负行动3.0将增加青年科研人员发展机会,包括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0%等。

  “我们更加注重开放平台建设和功能完善,推动建设集口岸、保税、港口功能为一体的内陆无水港。”贵阳海关副关长詹水旭介绍,积极探索利用都拉营铁路物流港和贵阳综保区毗邻特点,以中欧班列开行为契机,打造中国全国首个综保型国际陆港,这是贵阳海关的一个创新,着力破解贵州对外开放中存在的口岸功能缺失、物流通道不畅、资源整合不足难题,有力推动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档升级。

  在竞技项目外,佟健也深刻感受到了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的一年中,社会对于体育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本次活动由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指导,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主办,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协办。活动以线上方式开展,持续到2月底,为期40天。内容涵盖文艺演出、优秀影视剧和系列短视频展播等四大类15项活动。

吴宜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