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倡建“儿童友好城市”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04 09:52:14

  中新社郑州6月1日电 题:中国多地倡建“儿童友好城市”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河南郑州上线儿童友好电子地图、新投放近6000辆共享亲子车,为广大儿童送上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这是该市推动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的举措之一。

  中国儿童数量庞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中国0岁至14岁人口为2.5亿。

  如今,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在中国多地推进。

  《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到2035年,预计全国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超过50%,100个左右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当下,中国多地已尝试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治理引入“儿童视角”,聆听 “童心声”,为城市增添“孩子气”。

  譬如,广东深圳、湖南长沙培育组建“儿童观察团”,推动儿童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河南许昌一批“小小食品安全宣传员”上岗,到学校食堂查验饭菜温度和餐盘洁净度;湖北武汉将拥堵、磨损的马路美化为颜色醒目、充满童趣、秩序井然的“安全线”,打造“最美上学路”。

  此外,许多城市公共场所的儿童洗手台、儿童垃圾桶、亲子卫生间等儿童友好设施也越来越多,儿童友好理念正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惠及更多儿童。

  2022年,郑州入选首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如今,该市新建或改造儿童友好公园22个,备受欢迎。公园里不仅有沙坑、滑梯、秋千等玩乐设施,还配套草坪绿地、亲子卫生间、儿童指示牌等,一到周末节假日,分外热闹。

  “我们小区附近的儿童游戏角很受欢迎,孩子在这里玩耍,家长们交流‘育儿经’。”郑州市民张茜认为,专为儿童设计的游憩空间能大大提升生活幸福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志远认为,营造儿童友好城市空间,有助于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他建议,儿童友好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全年龄覆盖,充分满足儿童成长需求,并尽可能提升儿童参与度,完善儿童友好空间和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

  也有专家指出,儿童是城市的小主人,除了在硬件上支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更需社会公众尊重儿童、关心儿童、爱护儿童,为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同日刊文指出:“此次通报的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再次警示我们,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

  <strong>李丹(上海师范大学教授):</strong>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创伤,诸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升学期望落空,应聘简历如石沉大海不见反响,好不容易获得一次面试机会却因为过于紧张而失之交臂,等等。但大多数人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创伤事件之后,反而从中获得了积极的个人成长,在中外历史和现代名人中不乏这样历经沧桑不断成长并最终取得胜利者。

  苹果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iPhone业务营收为657.75亿美元,同比下降8%。苹果大中华区营收为239.05亿美元,同比下降7%。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营收下滑主要是由于手机供应受到限制。

  近年来,北京提出加快打造“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培育文化消费新地标。隆福寺是东城区构建“文化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通过培育文化主题特色的消费新场景,联动艺展和演出,结合艺术与潮流,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街区式文化商业。

  “实习开始时间的早晚没有标准定义,关键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李熙曦是一名就读于医科类大学的大二学生,虽然进入大学只有两年时间,但她早已在医院、科研所实习过。她觉得,选择一份实习工作最重要的是需要结合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不必纠结于何时开始实习,只要这个时间段对自己合适就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沃杏坛计划”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一线教师的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目前,杏坛计划已形成覆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多领域的学科融合培训体系,开设线上线下混合培养课程,让资深教师与年轻教师共同交流合作、分享经验,搭建“以师育师”的成长路径。截至2022年6月,已有13万余名教师加入其中。

倪佳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