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聚焦秸秆产业化利用 推动“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来源: 中华网
2024-07-02 19:32:45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促进农作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耕地质量、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水稻秸秆直接还田腐熟分解时间长,还田过量处理不当还会导致作物黄苗、死苗、减产等技术上难题,广西大力发展创新推广早稻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2021年至今,当地共建成单个规模100亩以上的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循环培肥示范区超过300个,核心示范面积超过24万亩。通过秸秆还田技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作物增产幅度达6%—15%,每亩可节约化肥成本150元左右。

  为保障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产业前端供应,广西聚焦秸秆离田收储,扶持、引导农村能人、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了秸秆离田收储队伍,建设标准化收储站点,探索建立“秸秆收储主体+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秸秆离田收储能力、扩大收储覆盖面。

  据悉,近年来,广西已形成了岑溪市“秸秆置换有机肥”模式、横州市“自然村有堆放点、行政村有收储站、乡镇有收储中心、 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的层级式收储利用体系、柳城县“一点对多源、多点对多源”的秸秆“点—线—面”收储运机制、青秀区“种植(回收)+加工+销售+配送”模式等典型秸秆收储模式。

  与此同时,广西不断提升秸秆加工水平,推进多途转变增值。针对水稻、玉米等秸秆,通过揉丝、青贮、制作颗粒饲料等技术,加工秸秆饲料产品。蔗叶秸秆则主要采用生物质发电和加工固化成型燃料等方式实现增值。得益于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规模化、产业化利用,目前广西已基本形成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燃料化、肥料化等利用方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利用格局,打造了一批年产值千万元甚至亿元的高值化利用产业。

  近期,新一波新冠感染潮是否即将来临引起社会关注。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二次感染”抗原检测阳性的经历,甚至有网友自述全家都经历了“二阳”。更多的是,此前没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也出现了首次感染。

  唐莉介绍,人民海军已建立起由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部队等五大兵种,以及多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的海上战斗力量。强军十年,人民海军聚焦主责主业,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特点,高质量推进以航母编队、核潜艇、两栖作战编队等新域新质力量为重点的海上力量体系建设,加速远海远域、新型军事力量融入作战体系综合运用,提升五大兵种综合作战能力,全面提高海上威慑和实战能力。

   4月3日至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率调研组一行赴山东济南、青岛两地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高燕文在担任丘北县政法委书记期间,有一次因为丢失了家门口的一块脚垫,便马上要求县公安局出警,结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五六名刑警忙活了一通下来,问家里到底是丢了什么贵重物品,才知道原来是他家门口的一块脚垫丢了。

  2011年,刘仰刚离开泗洪,转任宿迁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当时担任局长的,是被称为“宿迁医改操盘手”,已于2015年落马的葛志健。

  2020年11月,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东亚内陆气候越过临界点变得骤热干燥》中提到,过去20年间,以蒙古国为中心的东亚内陆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浪-干旱”并发现象,这一变化明显超出了自然变化范围,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土壤干燥加速了当地的高温,高温又加剧了土壤水分的下降。

吴欣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