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单踏板模式将被禁止? 最新回应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03 15:55:14

  近日,工信部就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涉及对新能源汽车能量回收制动功能应用条件的变化。对此,市场上有声音认为,特斯拉单踏板模式或许将被禁止。

  所谓“单踏板模式”,通常是指当驾驶员完全松开油门踏板后,驱动电机以较大功率进行动能回收,车辆减速较快,不用踩制动踏板,可将车刹停。

  有观点认为,由于单踏板模式与驾驶员普遍学习的驾驶方法不同,部分驾驶员需要时间去适应。同时,单踏板模式对加速踏板的控制精度要求比较高,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发生油门当刹车的情况。

  “我们不存在单踏板模式这个概念,这都是网上的误传。”6月3日,特斯拉门店工作人员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特斯拉的车一直就是有两个踏板的,目前动能回收已经调整成了两个模式,客户可以根据不同驾驶习惯去调整。

  另外,有特斯拉方面人士称,目前没有收到“单踏板模式将被禁止”的消息,相关标准尚未正式发布和实施,不影响现有的产品和功能。就网传解读,记者向特斯拉官方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5月27日,工信部官网发文,公开征求《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五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其中要求禁止用动能回收功能完全将车刹住。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 2024年7月27日。

  根据《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相较于GB 21670—2008《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最新版本文件增加了“A型及同时具有A型和B型电力再生制动系统的车辆,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能使车辆减速至停车的要求”。

  据悉,2023年11月14日—16日,GB 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修订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标准中关于 A 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的相关内容,主要考虑在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技术要求,以降低由于驾驶员误操作及系统失效带来的安全风险。

  与会专家对建议方案和各自产品状态进行了交流,从各自角度提出了对上述方案的意见建议。会议讨论结论是增加了新的要求,并补充完善相关试验方法。会后起草组根据会议讨论结果,更新并形成了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

  文件称,近年来随着A型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技术应用的逐步广泛,由于驾驶员长期通过控制加速踏板来实现制动停车,可能会导致养成相应的驾驶习惯,在紧急制动工况下 出现误踩等误用的情况。

  “为明确A型电力再生作为一种辅助制动的定位,在经过充分行业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该要求,旨在引导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保证行车安全。”工信部表示,考虑行业技术和产品现状,此条款给出了单独的过渡期时间。

  画有年味,年在画中。庆新春、品元宵、赏花灯等传统节庆习俗的新风貌,是新年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像李龙燕《闹春图》便表现了一群孩子欢天喜地过大年的红火场景。人物形象彰显天津杨柳青年画特色,但发型和服饰又充满现代感;醒目的中国红改变了传统年画以“五色”为基调的色彩运用,烘托了吉祥欢乐的氛围。杨月萍《团团圆圆》,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描绘了元宵节人们欢聚一堂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的热闹情景,体现了人月两团圆的美好愿景。还有一些作品着重对年画中的生肖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如汤宇丰《兔临春境》采用群兔形象,串联起吃团圆饭的趣味情节。画面中的兔子既借鉴了民间文化中的“兔儿爷”形象,也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情态,颇富时代气息。郭晨艳《兔年新春》则以简约现代的线条巧妙将兔子与灯笼组合在一起,并提炼传统纹样装饰兔身,使作品兼具传统与现代之美。

  东阳从古至今都有春节挂灯的习俗,当地一村民陆德奎今年82岁,坚持修古灯30多年。“2004年,我师傅带着我修好了一盏灯龄约500年的大堂灯。现在师父已经不在了,我也带了两个徒弟,一位六十多岁,一位七十多岁,跟我(学修灯)十几年。”陆德奎介绍,自己年岁渐长,精力越来越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修灯工作,希望徒弟们能够尽快找到下一代接班人。

  《如见》作曲由钢琴家、作曲家薛汀哲担当。他介绍,在音乐创作中更加注重将蒙古族长调等民族音乐的特质融入国际化的听感,综合运用交响乐、打击乐、马头琴等乐器,侧重展现人物内心感受,创作出体现东方哲思的旋律。

  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东陵开始修建,历时247年,8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单体古建筑662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寝建筑群。除了恢宏的殿宇,其古建筑上的彩画也大放异彩。

  近年来,随着梨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广场落成,村民白天健身、打球,晚上跳广场舞、唱戏都有了场地。新建设的“梨园子弟大舞台”,也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近年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春节时间”已成为世界各地民众“走近”中国、融入中国文化的契机,春节也早已变成一个属于中国、但不独属于中国的节日。随着英文春联、中西混搭年夜饭、“云端”拜年等“新年俗”层出不穷,春节也在以各种“形象”与四海文化碰撞、交融。

赖政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