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来源: 能源网
2024-06-02 07:41:07

  【特别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前途命运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这一理念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共同诉求,为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加强全球人权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人权事业目标高度一致

  2017年3月1日,中国代表140个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届会议上发表联合声明,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及其对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受到各方认同和支持。此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 ”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10余次纳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人权理念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崭新的时代特征,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指引了新航向,为全球人权治理指明了新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

  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人权,成功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从价值理念、实际举措、治理经验等方面,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丰富人类人权文明形态作出重大贡献。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价值遵循。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体现了对不同文明价值内涵的理解、对不同国家探索价值实现路径的尊重、对不同国家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平等权利的支持。全人类共同价值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战略高度,为包括人权在内的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了理念引领,浓缩了世界各国处理彼此关系时的普遍共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尽责、为人类担当的天下情怀。

  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切实贡献。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共建国家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愿望期待,致力于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促进共建国家共同发展繁荣,增进全人类福祉。“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共同发展的倡议,也是促进和保障人权的倡议。截至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吸引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为共建国家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经过10年多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助力共建国家促进人权保障、实现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共同发展理念及取得的实际成效,为共建国家乃至全世界带来福祉,为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为加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践行三大全球倡议,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战略引领。发展是人权保障的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人权。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坚持发展优先,主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致力于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深度契合各国人民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安全是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消除保障和发展人权的障碍作出重要贡献。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和标志。全球文明倡议着眼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消除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冲突、丰富人类人权文明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治理方案。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在这一治理观的指引下,中国主张全球人权治理要由各国共商,人权发展成果要由各国人民共享,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中国在推进自身人权发展的同时,始终重视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变革,支持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客观、公正、非政治化、非选择性、非对抗性的工作原则基础上开展工作。2023年10月,中国成功连任2024年度至2026年度人权理事会成员。这是中国第六次担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是当选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这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中国为全球人权治理所作的贡献予以高度肯定,凸显中国是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坚持不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和全球人权治理带来严峻挑战。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坚持走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人权保障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人权宣言》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的激励下,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实现人民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时代赋予世界各国的责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发展为根本,大力促进和实现人权。发展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世界经济复苏失衡,发展鸿沟持续拉大,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前景很不乐观。必须牢牢攥紧发展这把钥匙,以发展消除冲突的根源,以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以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要始终高度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积极推进世界人权事业。

  坚持独立自主,坚定走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发展道路。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须也只能从本国实际和人民需求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事业必须也只能按照各国国情和人民需求加以推进。要坚持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人权保障水平,尊重和反映发展中国家人民意愿,坚决反对人权上的“教师爷”和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实现人权创造安宁环境。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历史发展趋势。然而,个别国家违背历史潮流,痴迷于大国对抗和地缘政治竞争,挑起国际和地区冲突,为各国人权保障和全球人权治理带来严峻挑战。中国庄严承诺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强调既发展自己,又以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和平安宁的环境。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和完善全球人权治理。在变乱交织的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仍大行其道,极个别国家打着“尊重国际规则”之名,行霸凌霸道、分裂对抗之实,给全球人权治理带来严重危害。要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捍卫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以公正、客观和非选择方式处理人权问题,通过平等对话化解人权分歧,大力加强文明互鉴,促进各国人权交流,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不可替代 逆势扩张

  今年春运旅客出行客流明显回升,琼州海峡客流数据连创新高。据海南省交通运输厅通报,今年进出岛旅客人次和车辆数量均创5年以来最高峰,港口疏运压力倍增。

  记者 岳依桐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峤珂: 我觉得特别心痛,因为人员也比较紧,每个医生有自己固定的班。我只能说帮她多做一些,尽量去减少他们的工作量或者尽量让他们能休息一下,但是他们肯定还是很累。

  1月13日下午,拥有“社火之乡”美誉的乌苏市甘河子镇社火年俗迎新春活动如火如荼。在甘河子镇党群服务中心,甘河子镇社火第四代传承人李军认真检查龙身,同时向村里的年轻人传授舞龙经验。随后,一支由16人组成的舞龙队伍热热闹闹走上街头表演,吸引大量群众前来观赏。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3/52/5567019989066144264.jpg" alt="" />

陈雅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