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吹哨人”站了出来,波音如何自我整改?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30 04:52:31

  据CNN、法新社等报道,波音前机械维修工奎瓦斯(Richard Cuevas)于2024年6月26日通过律师Katz Banks Kumin向美国联邦航空局与职业安全和卫生署发起投诉,自称今年3月因揭发787“梦想”机型前部耐压舱壁制造过程存在问题而被解雇。前部耐压舱壁是机头的半球形部件,对控制舱内承压、保证机身结构完整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40岁的奎瓦斯此前由分包商Strom安排到波音的机身供应商Spirit Aerosystems(以下简称“Spirit”)工作。2023年,他在Spirit位于堪萨斯州威奇托的工厂目睹其他工人为快速清除前部 耐压舱壁上的紧固件孔周边涂漆,至少在10架飞机上所钻孔洞大于波音设定标准,这可能会破坏飞机的动力和气压系统,对乘客构成灾难性风险。

  奎瓦斯于2023年10月通过波音内部热线反映该问题,称Spirit未经波音许可擅自更改紧固件孔尺寸。波音随后启动调查。律师Katz Banks Kumin指出,奎瓦斯的主管得知此事后于今年3月将其解雇。波音对此回应称,该公司不参与分包商的人事决策,且经彻查后认定奎瓦斯所举报内容不构成安全隐患,并已解决。

  值得指出的是,此次所涉机型为频频让波音陷入舆论漩涡的737系列。该系列于1967年首飞,是民航界史上最畅销的客机系列,而737 MAX则是过去22年里波音交付量排名前五的机型。

  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3月半年内,开始服役仅一年多的两架737 MAX客机就分别在埃塞俄比亚和印尼境内发生事故,总共造成350多人死亡。两起空难均与飞机上“机动特性增强系统”自动防失速软件被错误激活有关。该机型随即在全球范围内遭到停飞。

  多名波音和联邦航空局的前雇员指出,波音在1997年与麦道合并时就埋下了祸根。麦道前首席执行官(CEO)Harry Stonecipher于2003年担任波音CEO,他在任期内轻视工程专业知识,打压经验丰富的员工,并授权管理人员大力削减成本,将盈利能力和股价凌驾于乘客安全之上。

  今年1月5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一架737 MAX在空中发生内嵌式应急门脱落,此后联邦航空局便收到至少126份有关波音的“吹哨人”举报。波音再次面临负面新闻及多项联邦调查。3月25日,现任波音CEO卡尔霍恩宣布将于2024年底辞职。

  6月17日,针对波音开展调查的国会参议院小组委员会发布报告,其中就引用了大量“吹哨人”的说法。他们的指控包括数百个有缺陷的737零件不知去向等安全隐患问题。一天之后参议院为此举行专门听证会,卡尔霍恩在接受质询期间为波音最近的安全事故道歉,但否认报复那些揭露安全问题的员工。

  此外,美国司法部已认定波音持续暴露出质量和安全问题,并计划在7月7日前决定是否向其提起刑事诉讼。

  年初的阿拉斯加航空事故之后,波音设立负责质量和安全的高级副总裁一职、制定全新的作业流程,以及为新员工进行为期14周的全新岗前培训。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飞机订单锐减导致制造商流失大量经验丰富的员工。疫情结束之后,随着各国逐渐放松管控,波音持续大举招聘,增加了至少数千名一线员工。

  就在奎瓦斯站出来的同一天(6月25日),波音邀请当地媒体前往华盛顿州伦顿市的737 MAX工厂参观,由负责质量和安全的高级副总裁Elizabeth Lund亲自讲解新员工岗前培训流程。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记者Joel Rose称此为“罕见之举”。

  另外,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波音近日提出以每股35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在19年前剥离的重要供应商Spirit,以确保其供应链关键部分的稳定性。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近日,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也遭抢购,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丙种球蛋白适用于重症感染,多用于ICU病房,普通人不要抱着囤药的心理去抢购。

  98.7%的受访外资企业表示将维持和扩大在华投资

  经历2022年12月的震荡后,2023年1月3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上涨,新年行情打响开门红。对于后市,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弛认为,2023年1月A股有望迎来“春季躁动”,市场更加聚焦拥有基本面支撑、对流动性及风险偏好更具备弹性的成长风格,同时也将挖掘与经济复苏共振的高贝塔行业,在消费能力尚未回升之前,成长风格或将是市场主线。

  邱平称:“我也不用去干活,也没有办公室。每个月她发给我钱,我也就理所当然地收了。”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各地医疗机构统筹医疗资源,通过多种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快收快治,守护人民健康。

  刘昆指出,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李佑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