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再现千年大运河史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03 04:12:03

  展现大运河千年演变 通州得名证据亮相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 远观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像船,展陈大楼屋顶造型像帆,两座建筑之间有一条长约270米的休闲水街。开馆之际,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出了四个类型的展览,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展示、临时展览。展出文物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位于展陈大楼二层的“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通过八个篇章超过1000件文物和艺术品,勾勒出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步入基本陈列,可以看到元代河道出土的铁牛、广安门外北护城河出土的唐代石佛头、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官”字款条砖、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的铜坐龙…… 在多项陈列中,有一方金代“石宗璧墓志”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此墓志出土于通州区石宗壁墓,墓志记载石宗璧墓“以大定十七年四月四日,葬于通州潞县台头村之新莹”,这是第一次在北京地区发现“通州”字样,是通州建置得名的重要证据。

  在展陈大楼二层的专题展中,北京画院七位艺术家创作的“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徐徐展开,该画卷长达27.4米,描绘了大运河北运河段从白浮泉起、流经北京市中心、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再延伸至天津的景致。在“石刻园林展示区”,还展示有北京地区比较罕见的元代石狮,西城区北海后门桥的石雕镇水兽亦有展出。

  据了解,北京大运河博物馆2024年还将陆续推出“故宫博物院藏古代颜色釉瓷器展”“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

  242个隔震支座托起大楼 馆内开设隔震展览窗

  确保文物安全是博物馆的职责,而地震是博物馆的主要威胁之一。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大楼周边设置有620米长的隔震沟,展陈大楼地下一层下方设置有1.8万平方米的隔震层,这是我国已建成隔震博物馆中隔震区域投影面积最大的一座。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展陈大楼隔震层内设有242个隔震支座,其中有197个铅芯叠层钢板橡胶支座、39个普通叠层钢板橡胶支座、6个滑板支座,它们将展陈大楼托举起来的同时,阻隔了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从而大幅提升人员、藏品、场馆建筑的安全性。同时,隔震层、隔震沟对文物库房的防水、防潮也能有所帮助。

  为将隔震设施展示给观众,展陈大楼地下一层设有“博物馆防震科普展”。北青报记者看到,透过预留的隔震结构展览窗,可以看到真实的隔震沟和隔震支座。为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展览还通过VR、AR、MR、油墨投影互动、实体玩具动手搭建、触屏互动游戏等手段,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提供多层次体验。

  “通过博物馆防震科普展,可让观众了解地震对博物馆的影响,并展示相应的隔震技术。”首都博物馆展览部策展人赵雅卓介绍说,除了透过展厅内的开口观察隔震沟和隔震支座,通过展厅内的VR眼镜,还可以了解隔震原理在建筑上的应用。此外,为优化文物展示的物理环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还将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运用在展厅、库房等文物存储、展示空间内。在公共区域,还使用了全空气空调和地暖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

  设有培训教室、学习体验中心等社教活动将陆续开启

  除展览外,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馆后将推出“四大主题活动”——“运河之声”曲艺秀,邀请在京老字号和相关文化团体,通过杂耍游艺、说书唱戏等非遗项目,让观众体验漕运时代北京的市井文化;“运河之星”创意汇,12月底将有两项创意大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即2023北京策展人大会和2023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运河有戏”演艺周,中国煤矿文工团、大运河沿岸非遗演出团体,将民歌、曲艺、戏曲等运河沿岸省市的传统艺术活态呈现;“运河有约”惠民月,将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为主会场,以通州区博物馆、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为分会场,推出一系列惠民文化活动。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展陈大楼内还设置了培训教室、学习体验中心、多功能厅,共享大厅设置了开放式展览陈列区、运河食舫、码头小叙、报告厅、阶梯活动区、4D影厅等功能空间。据了解,以诸多硬件设施为基础,面向儿童、亲子等设计的大运河文化、老字号传承、非 遗文化、通州地域文化与民族团结等社教活动也将陆续开启。

  博物馆免费、免预约参观 开放时间延长至晚8时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每日开放时间为10:00-20:00,周一闭馆,参观免费、免预约,观众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入馆。有效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居住证、护照、驾照、警官证、军官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等。

  馆内设有公众咨询台、寄存柜、饮水机、母婴室、无障碍电梯等便民设施,并提供免费人工定时讲解服务。此外,“运河风物”文创空间、“运河书屋”阅读空间、“码头小叙”咖啡厅、运河食舫等可提供纪念品、中餐热餐、西餐冷餐等服务。馆内还设有主题邮局、阅读空间、下沉式休息区和观众休憩鉴赏区。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地址为通州区绿心路1号院5号楼,观众采用公共交通,目前可按以下3条路线抵达:地铁一号线八通线通州北苑站A口(东北口)出,在通州北苑路口南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站;地铁六号线北运河西站B口(东北口)出,在地铁北运河西站南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站;市郊铁路S1线(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乔庄东站出,在京东运乔建材城公交站换乘317路到上码头路站。自驾车的观众,可导航至城市绿心森林公园P12停车场,参照指示牌引导进馆。

  文/本报记者 崔毅飞

  “拿到药的那一刻真是太激动了,非常感谢这些帮助我们的人。我腿脚不太好,正发愁怎么买药。”太华镇魁城村村民陈老先生如是说道。

  同时,在全省6个民用机场,志愿者在旅客到达大厅、出发大厅值机岛、安检候检区入口、GTC综合交通大楼等地设置22个常态化志愿服务岗位值守,开展特殊旅客登机、协助行李装卸、办理自助登机手续、路线引导、航班信息咨询等工作。

  此外,飞行人员还进行了特情研究、预想预防、地面演练,确保以最佳状态参训。机务人员从必检项目,到飞机日常维护中容易忽视的细节进行彻底梳理检查,确保参训飞机状态良好。

  当天,北京西站也开启了2023年春运的服务工作。北京西站党委副书记梁兆钰介绍,2023年春运从1月7日至2月15日,共计40天。北京西站春运期间预计发送旅客368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增幅80.5%,恢复到2019年的59%。其中,节前15天日均发送旅客11.9万人次,高峰日预计出现在1月18日(腊月二十七)和1月19日(腊月二十八),预计发送旅客16.5万人次。节前客流主要以探亲、旅游客流为主,节后主要以旅游流、探亲流、学生客流为主。主要出行方向是郑州、武汉、西安、成渝方向。

  有网友在评论中表示,他的家属也被银行通过不正当手段,从单位拿到信息后,私自给家属单位所有员工代开,家属和同事们集体投诉银行,然后全部取消了。

  2023年春运7日正式开启。当日,记者在武汉大功率机车检修段看到,一线检修工人头戴安全帽,手持手电筒,在车顶、车底、司机室、机械间仔细检查每一个零部件,调试每一项功能,为春运机车检修、“美容”。

蔡孟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