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经济观察)极端天气频发会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

来源: 安徽网
2024-07-07 04:51:08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陈溯)今年入汛以来,中国极端天气频发。6月,华北、黄淮等地干旱快速发展,长江流域遭遇历史同期第二多强降雨。中国粮食安全会否因此受到影响?

  进入夏季,中国出现“南涝北旱”现象,南方强降雨具有极端性。据气象部门统计,6月10日入梅以来(6月10日至30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49.2%和18.6%。强降水造成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安徽、湖北9省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南方强降雨主要影响水稻生长区,水稻是水生作物,洪涝灾害对其影响不大,且当前尚处于年中,随着后期加强补种和技术干预,仍可挽回一定损失。“作为重要口粮之一,中国稻谷库存充裕,南方洪涝灾害对中国大米安全供给影响比较有限。”

  据农业农村部公开信息,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20%以上的夏粮今年丰收已成定局。当前正值秋粮生长期,展望后期,能否保障全年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水旱灾害对其影响如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目前秋粮玉米正处于出苗和生长期,水资源保障十分重要。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大中型灌区水资源基本能够得到保障,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7 5%以上,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顶梁柱作用。“从整体情况判断,尽管水旱灾害频发,只要应对措施得当且不发生大面积极端变化,不足以影响今年国家粮食安全,不用过度担心。”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也是农业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极端天气频发之下,官方已行动起来,采取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农田水利调控、农业技术减灾等多种措施减轻灾情损失,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姜文来表示,近年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抵御水旱灾能力不断增强。2000年至2022年,中国平均每年因旱灾粮食损失为223亿公斤,而2013年至2022年平均因旱灾粮食损失为136亿公斤,粮食生产抵御旱灾能力显著增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干旱、水灾发生的频次和强度不断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挑战也在加剧。

  李国祥表示,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细化各项应对措施。如以前通常是“南涝北旱”,在极端天气影响下,现在北方也易出现极端暴雨。去年华北地区遭遇的严重涝灾,就提醒北方地区要加强排灌系统建设。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48.7%、18.8%、17.6%、13.2%,比上月分别加快18.8、7.9、5.7、1.2个百分点。1-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4%,比1-3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3%,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而为了简化信息,我国几乎每个县都贴有一些标签,例如扶贫开发重点县、粮食生产大县、生态建设示范县、“奶牛之乡”“水稻之乡”等等。下级政府贴上这些标签,可以有利于他们吸引上级政府的注意,并争取相应的转移支付资金。

  从去年GDP数据来看,紧随其后的常州、烟台2022年GDP均已超过9500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是最有希望率先晋级的城市。此外,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等城市尚处于8000亿元阶段,2023年完成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时值603所攻关气动力项目,吴光辉通过计算机独立算出的研究成果很快被应用于项目中。领导看了技术报告,又欣喜又诧异,欣喜于“所里有如此踏实能干的年轻人”,也诧异于“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还能沉得下去”。

  有观点认为,伯恩斯大使代表了美国希望与中国恢复广泛且全面对话的努力。5月2日,在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的网络座谈会上,伯恩斯称美国已准备好与中国进行高级别会谈,认为两国必须建立更深层次的沟通渠道。

  在万亿城市“腰部”,宁波、青岛、无锡的“三国杀”向来精彩。但是近年来,宁波“单飞”势头越发明显,2022年宁波GDP独居1.5万亿元阶段。今年一季度,宁波GDP达到3801.8亿元,增速4.5%。这也使其历史性地超越天津,成为新晋GDP十强城市“守门员”。

许俊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