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非遗与旅游融合 促人气财气两旺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09 01:34:12

  中新网昆明6月8日电 题:云南非遗与旅游融合 促人气财气两旺

  作者 黄兴鸿

  纳西族东巴画、白族扎染、傣族手工造纸、豆末糖、豌豆粉、德昂族酸茶……6月8日,云南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昆明市博物馆的活动现场,全省16个州市的5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展品琳琅满目,300余件非遗实物现场展览,吸引市民驻足。

  “今天认识许多非遗展品,收获很多。”观看展览的昆明拓东二小六年级学生蔡宜辰如是说。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省积极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让许多非遗项目产品实现人气财气两旺。

  “德宏的德昂族酸茶选用头春茶制作,经9个月以上的发酵,品茗时酸中带甜,回甘生津。”展销酸茶的杨丽华称,她家酸茶年产量约20吨 ,以前靠线下销售,近年来线上销售增多,到今年约占三成。

  陈光林是玉溪青花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因旅游带动和政府支持,现在青花瓷从业人员大增,种类也更为丰富,线上销售也渐成主流。“2023年,我家线上销售仅占三成,今年则达到七成。”

  昆明市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碧、红河州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倩均表示,在保护传承好传统技艺的同时,他们也通过研学、授课、电商等做好宣传,电商销售呈逐年增长趋势。黄倩称,今年到她家开展研学的游客有望突破6000人次,紫陶线上月销量逾5000件,约占总销售70%。

  据介绍,在推进旅游与非遗深度融合中,云南通过开展非遗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举办“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等活动,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截至目前,云南省“格萨(斯)尔”“傣族剪纸”“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全省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别为127项、686项、3015项、7766项,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有125人、1419人、3568人、12563人。此外,迪庆州、大理州入选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云南非遗项目得到保护传承的同时,不断结合市场,创新推出文创产品等,深受市场欢迎,发展后劲十足。

  据统计,2023年,红河州建水县的建水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650户,从业人员逾4万人,年产值达70亿元。而楚雄州的彝绣产业,10年来增幅较大,2012年至2022年,该州绣娘人数从2.75万人增加至5.7万人,彝绣产值从2012年的0.2亿元增至2021年的2亿多元。(完)

  联邦统计局表示,德国2022年11月进口中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0.3%,这对整体指数变化也产生大影响。同比来看,化肥和氮化合物价格上涨41.8%,纸张和纸板价格上涨38.5%。

  去年11月,腾讯披露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下降7%至312亿元。同时,海外市场游戏收入增长3%至人民币117亿元,或以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周志山3日为医疗队授旗时表示,近3年来,无论国内、国外疫情多么严重,河北承派的援外工作始终没有中断,并不断加强,成绩显著。他希望全体医疗队员要认真履职尽责,为受援国民众及当地华侨华人做好医疗卫生保障,充分发挥“白衣天使+民间大使”的独特作用,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增进与受援国之间的友谊。

  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之一,云南省昆明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丽江市等地都是知名旅游目的地。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云南旅游业持续回温。2022年7月云南旅游实现历史以来最高最快增长,接待游客99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0.2亿元,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38.6%、119.6%。

  “长城上到底藏有多少暗门?”

  2022年,南宁机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公共货站二期启用,南宁机场货运保障能力提升至35万吨/年,并重点布局东盟航线网络。目前,南宁机场已累计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6条以上,航线通达泰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印度等东盟和南亚国家。

蔡浩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