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月增加85元 上海低保等社会救助相关标准下月起有新变化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6-30 18:18:47

  此次调整的内容包括: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51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595元,增加85元

  重残无业人员、司法老残等3 类对象,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从每人每月197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2075元,增加105元。

  散居归侨、因公致残知青等6类对象,在原救助标准基础上,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幅同步增长,每人每月增加额在145元—350元之间。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从每人每月1970元调整为2075元,增加105元。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救助标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从每人每月1970元调整为2075元,增加105元。

  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已满16周岁但仍在校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教育的学生提高救助标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

  此外,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收入认定标准调整为: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190元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货币财产认定标准,调整为人均货币财产低于38280元(2人及2人以下家庭,该标准为42108元;18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以及虽然年满18周岁但仍在全日制中等学校就读的人员、残疾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该标准为45936元)。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货币财产认定标准,调整为人均货币财产低于57420元, (2人及2人以下家庭,该标准为63162元;对18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以及虽然年满18周岁但仍在全日制中等学校就读的人员、残疾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该标准为68904元)。此外,申请救助家庭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为每人每月870元,与去年标准保持不变。

  “无与伦比!”这是国际乒联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丹顿,在亲自见证了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在国内外疫情复杂的严峻形势下,依然安全、创新地举办这场国际顶级赛事后,发自内心的赞美。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张素

  所谓学部制改革,是高校内部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增加学部一级的学术组织或管理机构,实现相关院系的资源整合,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从而进一步统筹院系、科研单位开展学科建设,形成学科综合优势。

  “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即引起社会乃至世界广泛共鸣。

  王智远说,现在黑龙江的4座煤炭城市(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年轻人离开后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在七台河的汪清湖小区,房价每平方米还不到1000元,比鹤岗很多房子都要便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怀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通过接续奋斗,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国家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周佳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