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美国三位重磅人物相继离世,他们给中美关系留下哪些启示?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29 12:52:02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薄雯雯)11月19日,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去世,享年96岁;11月28日,美国知名投资人查理·芒格离世,享年99岁;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逝世,享年100岁。

  短短十余天内,美国三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人物相继离世,全世界为之哀悼。回顾三位的一生,乐观长寿、富有智慧,是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此外,他们都与中国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

  基辛格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破冰者”。

  52年前,中美两国正处在关键转折点。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专机秘密飞抵北京,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在中方发出的唁电中,基辛格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好朋友”。“半个世纪前,他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

  100岁的基辛格,访华次数超过100次。他曾说“一生中一半的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基辛格多次表示,美中关系对于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我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如此评价,“随着基辛格的去世,美国失去了外交事务上最可靠、最独特的声音之一。”美国《时代》周刊发文称,在当今真正的多极世界中,美国总是低估大大小小的对手,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基辛格的这种务实眼光。“正因如此,基辛格所积累的全球经验和文化敏感性仍然受到追捧。这种美德是永恒而独特的,也是美国当前外交界所普遍欠缺的。”

  罗莎琳是中美“蜜月期”的见证者。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8天后,罗 莎琳作为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夫人,在白宫南草坪陪同欢迎了访美的邓小平夫妇。中美两国关系新篇章自此开启。

  卡特曾说,“我所成就的每一项事业,罗莎琳都拥有同等的功劳。她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睿智的指导和鼓励。”

  离开白宫后,卡特夫妇于1982年创立了卡特中心,致力于为全球发展带来和平解决方案,并为中美关系积极发展作出努力。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悼念罗莎琳时表示,她毕生投入在公共服务之中,在卡特总统执政期间以及卸任之后的美中关系里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芒格是推动中美经贸合作的践行者。

  作为“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芒格的投资理念激励着一代代投资人。

  他不仅仅是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同时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人生导师。芒格提倡终身学习、跨界学习,告诫投资者应该对市场保持敬畏,对投资事业保持热忱和谦逊。他还对儒家思想颇有研究,自称是孔子思想在美国的实践者。

  对于中国,芒格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在面对经济繁荣时表现得比美国更明智,也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他们的制度更适合自己”,美国不应“自以为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芒格指出,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对两国都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他形容一切加剧两国关系紧张的行为都是“愚蠢、愚蠢、愚蠢”。

  今年10月,芒格现身热门商业播客节目Acquired的录制,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接受访问。当被问及是否会继续投资中国时,他表示,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前景比其他任何大型经济体都要好。同时,中国头部企业更强大、更优秀,而且估值更便宜,自然愿意在芒格投资组合中纳入一定中国风险资产。

  纵观三位的一生,他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世界。他们亦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发展的见证者、推动者。历史表明,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探讨两国正确相处之道。(完)

  来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佛学院(总部)、福建黄檗禅文化研究院等高校、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佛教界法师出席了线上会议,共同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研讨会开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刘威秘书长主持。

  活动现场,“家乡”成为与会者致辞的高频词。从上海返回定州创业的董乐,对定州近年来的发展和营商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在家乡开创了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他说,自己回定州创业初期,政府给了巨大支持,还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免费人才招聘等服务。“除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外,每月还会组织创业沙龙等创业者交流活动,聘请行业专家讲解相关知识。”目前,他正准备扩大经营。

  台湾退役中将张延廷在中时新闻网撰文道,美国现政府已第八次对台军售。就战略层面,目前美国欲将台湾打造成一只“武装的刺猬、豪猪、毒蛙”,并和对岸进行激烈的焦土战。但两岸终究要长久走下去,因密切的经贸关系已不可能完全切割。一味在兵役制度或武器采购上缠绕,只是事倍功半、失去重心。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23日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2月31日电 题:告别2022:侨胞的温情守望时刻

杨皓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