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华东首例胎儿镜气管封堵术成功 提升先天性膈疝存活率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29 11:44:56

  中新网合肥4月1日电 (鲍 璀)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近日成功实施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胎儿镜下气管封堵术(FETO),为一位患有先天性重度膈疝的胎儿带来了生的希望。

  38岁的孕妇李女士在孕28+3周时,因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存在重度膈疝而紧急入院。膈疝是一种胎儿发育过程中的严重疾病,会导致胎儿的肺发育不良,从而增加新生儿出生后的生存风险。在孕22+3周时,李女士的胎儿已被诊断出左心室强光点和膈疝,但具体的左肺横径等数值不详。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的状况愈发危急,复查B超显示胎儿重度膈疝,这意味着胎儿的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这一挑战,该院执行院长、母胎医学专家郑明明教授,对李女士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提出了进行胎儿镜下气管封堵术的建议。这项手术通过在胎儿气管内放置球囊,增加肺内压,促进肺部发育,从而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在欧美等地区,FETO已被证明能显著提升重度膈疝胎儿的存活率,但在国内尚属首次尝试。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医院组织了一次跨学科的会诊,汇集了产科、医学重症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相关专家。通过紧密的合作和充分的准备,医疗团队为李女士的胎儿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手术当天,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郑明明成功地将直径约3毫米的胎儿镜经皮进入子宫,并将球囊置入胎儿口腔,通过咽部进入气道,最终到达气管隆突。随着生理盐水的注入和球囊的释放,手术成功。这一过程如同在针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手术失败。

  手术后,李女士的胎儿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郑明明表示,随着围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轻、中度膈疝的患儿,出生后通过儿科团队的积极干预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重度膈疝的患儿,胎儿镜下气管封堵术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存活率。这一成就展示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胎儿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必要性。

  据悉,随着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将更加凸显。(完)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努力畅通产业循环。

  多地餐饮协会和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元旦假期,餐饮业活跃度、客流量、销售额均持续增长。元旦假期首日,北京、石家庄等地堂食订单量翻倍增长,外卖量增长七成以上。

  此外,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假期国内机票订单量较疫情前的2020年元旦假期上涨2%,机票均价从2020同期的676元上涨至905元;酒店订单量较2020年同期上涨32%,酒店均价也从229元上涨至244元。

  本报记者 杨飒

  这是黑龙江省东部边陲小城七台河,与同为煤炭城市的鹤岗仅200公里。让这座城市声名远播的是短道速滑项目,近年来先后诞生了杨扬、王濛、范可新等多位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表示,清理校级科研机构的原因,应该从其成立目的、运作情况等方面分析。一般来说,成立科研机构大都是为了促进学术发展,推进科研成果产出,支持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等。成立初衷往往是积极的。“但据我了解,一些校级科研机构在成立的时候,并没有获得学校的实质性支持,严格说来属于‘三无机构’:无经费、无人员、无办公场所,即学校不提供额外的经费支持,需要个人去申请纵向或横向科研经费;除了带头人外,没有编制,所以无固定人员,全都是兼职;因为无行政规划,也难以配套专门的办公室或实验室等。此类现象,在文科类科研机构中比较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科研机构,可能从学校某个部门或者机构负责人所在学院获得少量的经费支持,但大都不长久,很难维持一个科研机构的正常运转。”

郑昱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