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中国电动汽车,密集发声,三个信号要关注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07 20:57:11

  文/李晓喻

  据报道,欧盟将推迟决定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直到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结束之后。

  最近,中国商务部官员赴欧洲密集发声,三个信号要关注。

  从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不正当竞争”,到不顾多家欧盟企业和其他产业明确反对,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主动发起反补贴调查,再到直接突袭检查在欧中资企业办公场所,并扣留企业运营设备,欧盟近期一系列举动保护主义色彩相当明显。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会见葡萄牙经济部长雷斯时指出,欧方近来采取的系列贸易保护措施,严重干扰双方产业互利合作,影响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发展信心。保护主义不是出路,而是一条危险的死路。

  王文涛还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调研奇瑞埃布罗合资工厂时称,中欧之间既有竞争,更有合作,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这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他表示,希望欧方摒弃保护主义,回到对话合作的正确道路上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此前美国提高对华电动汽车、锂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就有给包 括欧盟在内的盟友“做榜样”,拉拢盟友共同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意图。

  陈文玲说,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在欧盟一度“一车难求”,一些欧盟国家传统汽车产业受到影响。欧盟随美国起舞,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意在阻止中国新能源产品大量进入并占领当地市场,为自身产业发展转型争取时间。但实际上,绊倒对手并不能让自己实力更强。

  信号二:处理经贸摩擦,应当对话而非对抗。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希腊雅典主持召开希腊中资企业座谈会时称,中方愿与欧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为双方企业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提供开放、公平、可预期的健康市场环境。

  不少欧盟成员和企业也认为贸易战绝非选项。

  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和数字主权部部长勒梅尔宣称,要避免任何形式的贸易战,因为贸易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不符合欧洲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利益”。

  德国财政部部长林德纳认为,贸易争端只有输家,不可能有赢家。

  欧盟现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认为,中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已深度相嵌交融,双方有经贸摩擦不可怕,关键是要重视彼此关切,积极通过谈判加以解决。

  信号三:若贸易摩擦升级,中国有充分应对准备。

  有分析人士认为,围绕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现在欧盟内部存在明显分歧,事态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欧盟成员中一派认为,欧盟需要与美国合作,以维护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另一派则认为,中欧之间尤其是中德之间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已有密切合作,盲目跟随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反补贴税,将对欧洲自身造成重大损害。如果欧盟真的推迟公布对中国产品调查的初步结果,反映出这两派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博弈。

  凌激表示,希望欧方言行一致,不做任何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失控升级的事情,如欧方一意孤行,继续打压中国企业,中方有权、有足够能力采取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切实维护好中欧经贸关系的大局。

  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樊旭兵解释道,国内对虾的养殖规模已非常大,加上国内对养殖水域有所限制,产量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因此进口虾不可避免。事实上,就在2022年,中国虾蟹类进口额(95.7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95.4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虾蟹类进口国。

  王宏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过去,国内研究应急管理的学校“屈指可数”,截至今年,本科开设应急管理和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院校达70多家,设立研究生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20家。但在他看来,目前已有不少学校“跟风建设”,许多学校没有学科基础,可能都不懂应急管理的基本规律、应开设什么课程。

  张弛进一步表示,与美国“设立各种排他性的小圈子”、“从地缘政治斗争中谋取私利”不同,中国长期以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倡议。中国推行的是一种包容性的多边主义,根植于开放、包容的中华文明,“我们坚定不移地奉行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以务实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实践成果”。

  当然,新的技术来了,我们肯定也要去拥抱。10年前,我们也是以最快速度上了移动互联网,未来,我们也得很快跟上技术。跟上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底层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要长期去做。

  但徐某某一直没有履行。直到2022年1月,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出督促履行义务催告书,徐某某向杭州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表示自己没收到快递。

  另一方面,追贪追赃缺一不可。庄德水提到,任润厚案表明,反腐败在扎好制度的笼子,补上法律的漏洞,切断贪腐官员“以死谢罪”的后路。

简建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