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科学青少年”在沪对话全球顶尖科学家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14 01:08:27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电 题:百位“科学青少年”在沪对话全球顶尖科学家

  中新社记者 王笈

  11月5日,当16岁的Cerelia在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落座时,心情有些紧张——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与顶尖科学家面对面“对话”。但这样的情绪只停留了片刻,台上科学家们的精彩分享就将她“拉”入了迷人的科学世界。

  一个多小时后,这位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的“Sci-Ter”(科学青少年)在互动问答环节提出了一个有关旋转爆震发动机的问题,难倒了现场所有的科学家们。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力学与微纳米力学专家郑泉水坦然回应:“你的问题把我难住了,我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会后,Cerelia告诉中新社记者,这个问题的提出十分“巧合”,她和同学不久前刚好关注到旋转爆震发动机,对它的部分设计十分好奇。“我的思维比较发散,所以平时看的东西较多。今天我对黄荷凤院士的发言印象深刻,她讲了如何在早期胚胎的时候抑制一些慢性病,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领域。”

  作为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先导活动,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5日在上海举办,希望通过跨代际的互动,鼓励年轻人尽情“绽放”创新天赋,并通过科技的力量改变世界、造福人类。

  百位“Sci-Ter”在会上从容“逐梦”,与世界顶尖科学奖项得主、海内外资深科学家及青年科学家们面对面“碰撞”。一些“Sci-Ter”向记者感慨,此次“科学T大会”之行对自己启发很大,“更加明确了对哪个科学领域感兴趣,以后会在相关方面做更多研究;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可以一起交流分享。”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事业中心副总经理陈汶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透露,百位参会“Sci-Ter”的选拔,不仅会考察其完成项目的研究思路、严谨度、独立性等,还会考量其对科学的好奇心、抗挫折能力和未来规划。“天赋不一定是智力上的超群,也可能是求知欲、面对一件事情的执着和勇气。在科研过程中,往往需要不断重复的实验和验证,才能得到突破和真相,如果没有在这条路上坚守下去的勇气,很难去应对一遍又一遍的失败。”

  在陈汶鑫看来,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接力”,才能抵达未来的科学成就。“我们希望‘科学T大会’能够打开孩子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看到世界的可能性,拥有全球化的格局和视野;也知道科学是很艰难的,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们都面临过‘绝望时刻’,要坚持 梦想、不轻易放弃。”(完)

  面对复杂多变的“敌”情态势,编队指挥员沉着冷静,综合分析战场态势,指挥编队各舰进行烟幕释放,各舰利用烟幕快速机动,占据有利阵位对“敌”舰进行火力打击。

  据了解,武汉大学与30所台湾高校、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24所高校开展学生交换,2017年以来与台湾高校师生往来累计逾1500人次,“桥·梦想”两岸青年交流营举办活动30余场,吸引500余名台湾师生来校进行学术研讨、文化参访。

  “今年前两个月的民航运力和客流双提升,是由积压了三年的春运需求所推动的。”李瀚明说,目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叠加传统淡季,如何刺激需求成为航司的当务之急。

  按照计划,杨力维在4月初就将启程飞赴洛杉矶备战即将开始的WNBA赛季,她也希望这份勇敢、坚持和无畏的精神能够在新的职业生涯里帮助她成长。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致欢迎辞时表示,在珞珈山最美时节,马英九先生一行来校参访,两岸青年汇聚东湖之滨,开启交流新篇章。武大历代学人在两岸交往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武汉大学积极参与推动两岸教育、学术、青年交流,努力为台湾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希望两岸青年加强交流,同心同行、携手打拼,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绽放异彩。

  “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了我的奥运冠军,得知消息后既开心又难过。”得到这份“迟到的荣誉”后,切阳什姐曾在社交网络上流露过真实的情感。

杨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