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吉林农民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乡村之美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3 09:10:21

  中新网吉林2月13日电 题:吉林农民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乡村之美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二月的中国东北乡村春寒料峭却年味十足。齐双每天都拿起相机,用镜头记录着家乡的变化。

  70岁的齐双是地道的农民,祖辈居住在吉林省蛟河市拉法街砬前村。喜好摄影的他走遍了乡间的每一处角落,拍摄的内容丰富多彩。眼下的农历新年,正是齐双收集好素材的时候。

  在当地,和齐双一样的农民摄影师有80余人。蛟河地区的农民艺术摄影创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地已举办过多场农民摄影展,作品从多种视角展现了乡村之美。

  正月初四一早,64岁的马学彦为了早些出门,很快就吃完了早饭。出门前,他仔细检查了单反相机的镜头、电池,再灌上一壶热水,背着摄影包匆匆忙忙出发了。

  马学彦是蛟河市河南街碾子沟村农民,家中世代以种田为生。农闲之余,他的爱好是拿起相机拍一拍房前屋后的景色。

  龙年春节的年味正浓,马学彦决定出门拍摄年味——今年来东北过年的南方游客很多,他准备去新春的集市上碰碰运气。

  一个小女孩正要购买糖葫芦的场景引起了马学彦的注意。他调整姿势,快速设定好焦距、光圈,伴随着快门的“咔嚓”声,画面就此定格。由于构图很好,对方还加了他的微信,要了这张图片留作纪念。

  近些年,伴随中国官方不断推动乡村振兴,黑土地上也刮起了“文艺风”。蛟河市文化馆馆长田宇称,蛟河作为农民摄影之乡,农民摄影师拍摄的作品多次出现在国际摄影大展上,并频频斩获大奖。“吉林农民摄影文化现象”的说法由此形成。

  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马学彦,便是优秀农民摄影师的代表之一。

  黑土孕育的农耕文化,也是农民摄影师关注的重点。43岁的贾可心是碾子沟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种田大 户。因家中种植灵芝,他对农业技术特别感兴趣。这个春节,有几户村民新购置的拖拉机贴上了福字,贾可心还专门拍了几张“农具全家福”。

  2月13日这天,贾可心计划拍摄一组村里的“烟火气”。临近午时,他拿着相机爬到村庄后面的小山,站在那里等待“袅袅炊烟”。当家家户户开始做饭,炊烟升起之时,贾可心迅速按下了快门。(完)

  何某某事后回忆:“我当时一想,不答应他,有可能就不从我们这里进货了。一狠心便同意,如果全从我们这里进货,15个点可以。后来贺宪伟又附加了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现金;第二,必须保密,否则就不再合作。”

  幻美灯彩的背后,是制作技艺的革新与支撑。在南京老门东景区,名为《生命之树》的灯彩颇为吸睛,树上布满灯光蝴蝶,光点环绕周身,呈现出独特的光影效果,翩跹的蝴蝶伴着灯光节奏扇动着翅膀,光动加传动的构思新颖有趣。制作负责人说:“我们采用新型材料技术,结合现代灯光艺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增强了视觉效果和吸引力。”过去,传统灯彩以色丁布裱糊工艺为主,利用铁丝焊接搭建主体形状,随后蒙布彩绘;如今,越来越多新技术用于灯彩制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动态展现的难题。这启示我们,只有持续提升制造水平、技术含量,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交互性、观赏性。

  美国和北约的做法不得人心,引起区域内各方反对:韩国和菲律宾民众集会,抗议美国的军事存在;韩媒更是直言北约带来的“核诱饵”是“毒药”般的存在。

  平昌冬奥会上,代表韩国队出战的林孝埈一鸣惊人,获得了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冠军。但此后不久,他运动生涯的关键词却变成了“等待”。

  对此,此间文史专家石丽钦也表示,福州台江区和台湾在茶文化和民间习俗方面同根同缘,茶产业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希望两岸能加强商贸文化交流、合作,传承茶文化,做优茶产业、做强茶品牌、拓展茶市场、分享茶红利。

  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尼语教师汉迪·尤尼亚多表示,中国政府在制定防疫政策时优先考虑人民生命安全,保障了公共健康。“得益于中国的防疫举措,这3年我在中国工作生活很安心。”在他看来,中国政府持续加强防疫科普,开展健康教育,对公众关心的病毒传播途径、规范消毒、个人防护等方面知识进行解读,增强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钟佩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