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风口之下,中公教育困在“浪”里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7-09 10:55:01

  来源:于见专栏

  一年一度的暑假已经到来,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是半忧半喜。喜的是有大量的时间玩耍游乐,忧的是父母必然报了大量的辅导和兴趣班等着他们。其实不光青少年,现在的打工人为了更好的前景都会花费一定时间进行教育培训。

  此举虽然获得了一些投资人的理解,但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退费”问题仍是遥遥无期。毕竟现在中公教育身处经营困境,说到能不能做到就要打个问号了。作为“公考一哥”的中公教育,能否平定这场风波,也成了其未来发展的关键之役。

  1

  业绩高开低走,市场风波不断

  今年4月,中公教育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营收7.63亿元,同比下降14.08%;归母净利润8279万元,同比增长240.67%。这份成绩单对于目前的中公教育来说,并不是个积极的信号。虽然在利润层面由亏转盈,但营收却未走出衰减阴霾。

  2019年,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在深交所上市。根据签署的对赌协议,中公教育承诺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而彼时中公教育2017年的扣非净利润仅为4.95亿元,营收刚刚突破40亿元大关。

  虽然中公教育身在风口正盛的培训行业,但想要完成这个财务目标难度颇大。然而在上市首年,中公教育就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19年营收91.76亿元,扣非净利润17.19亿元。相比2018年,营收和利润增速均超50%。

  2020年业绩再进一步,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到达112.02亿元。扣非净利润19.03亿元,出人意料地完成了和亚夏汽车的对赌协议。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其股价更是节节攀升,2021年市值一度突破2600亿,成为国内教培领域市值最高公司。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疫情迟迟不散让线下教培企业们承压严重。2021年中公教育公布三季度财报后,其股价开始断崖式下跌。原因无他,高达8.23亿元的亏损。至此,中公教育的业绩急转直下。

  2021年营收降至69.1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3.7亿元。市值一年内蒸发超2000亿,股价从43元的高位跌至8元左右。中公教育业绩暴雷成为2021年资本市场最重磅新闻之一。

  时至今日,中公教育的营收还在衰退之中,2023年营收仅为30.86亿元。雪上加霜的是,近两年其在消费市场风波不断,首当其冲的就是引起众怒的退费事件。

  中公教育曾对外承诺,考生没有上岸就退款。然而自2022年以来,有很多消费者反映,中公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承诺,甚至退费困难程度难以想象。说好在45个工作日内退款,有些学员等了一年半载都没有见到。

  大幅裁员也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甚至破产传闻甚嚣尘上。中公教育虽然进行了多次辟谣,但无论是在消费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其公信度已然降至冰点。

  2

  商业模式引发盈利危机

  不到5年时间,中公教育在资本市场由盛转衰。业绩急转直下也映射出其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或者说,为了冲击资本市场,壮大营收和利润数据,中公教育“疯狂吸金”为日后暴雷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教培行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赛道,其盈利模式很简单,就是开设课程,收取培训费用,刨去师资和场地费,剩下就是利润所在。再大一点的教培公司,无非是向外部省份扩张。而中公教育却创新地走上一条“金融”道路。

  2010年中公教育推出了“协议班”,相较于普通班,协议班费用高达上万。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报协议班,中公教育还贴心地推出了学员分期贷。

  尤其是考过收费,考不过不收费这一模式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2017年前后,为了加速上市,中公教育大力推广协议班模式,此后“协议班”成为中公教育营收的主要支柱,占比在80%左右。

  这就是其上市后,营收高速增长的原因。不过手握大把现金的中公教育却没有安分守己,而是四处投资买买买。2018—2021年,其购买的理财产品金额累计超850亿元。2020年花费3.83亿元购买陕西冠诚实业旗下的九鼎1号楼,同年以30.05亿元的价格在昌平拿地用于建设教学基地。

  总结起来,中公教育有钱之后,一是搞投资理财,二是买地扩张。站在企业角度,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通过理财增加企业利润,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如此。购置地产,虽然花费巨大,但从长远看节省了长期租赁场地的费用,提高了利润率。

  然而通过协议班获得的资金流,只能算是预收账款,考不过是需要退费的。显然中公教育也深知这一点,不过考公潮的持续火热,其并不担心资金的周转。

  但人算不如天算,疫情的到来不仅严重影响了线下培训市场,也令考公、考研的日期大幅推迟,严重影响了中公教育的现金流。而且公考、省考竞争激烈,往往都是万众挑一。换而言之,协议班虽然报名多,但退费率也高。

  2019年—2021年,中公教育退费比率分别为44.14%、46.54%和68.46%。尤其是2021年其退费金额高达153.02亿元,占当期营收的74.9%。不过彼时的中公教育已经把钱放在投资和理财上,早没有实力履行退费行为。中公教育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问题还是在于过于金融化的经营理念。

  3

  直播带货难成救命稻草

  在“双减”政策之下,很多K9、K12教育机构遭遇重创,纷纷踏上了转型道路。中公教育虽然面向的是成人培训,但其也面临着和学大、昂立一样的转型难题。

  目前中公教育主要有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和综合四大培训业务,其中考公业务是中公教育的传统强项,营收占比在40%左右。考研、IT和财经等综合业务是其近两年的重点发力方向,营收占比已经和考公业务旗鼓相当。

  但不管是考公还是综合业务,包括教师、事业培训,在营收上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教育品牌往往都是长期主义,以口碑扩展市场。如今中公教育口碑崩塌,自然业绩下滑。

  虽然近两年,中公教育拓展了线上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营收占比趋近40%,实现了市场结构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培行业的主战场仍是线下。

  相较于K12企业,中公教育虽然享受着考公考研等时代红利,但它所在的赛道并没有一个稳定长期的获客流量。例如考公、事业等培训时间都不长,有些职业培训甚至只有短短一个礼拜,所以在现金流上并不如K12那么稳定流畅。

  更何况在成人培训市场,华图、粉笔近两年都在招兵买马,实力强劲,现在的中公教育在考公市场并不占优。所以中公教育拿什么实现“退款”诺言呢?答案可能是直播卖货。

  2022年1月中公教育成立了严选公司,2023年进行试水首播,涉足直播卖货。不难理解,中公教育进军直播赛道,目的是进行产业转型,寻求第二曲线。不过当高途、好未来等教培公司都在布局直播卖货,中公严选拿什么突出重围呢?

  目前教培转型直播卖货成功的只有东方甄选一家。中公教育明显是想复刻东方甄选的成功模式,但东方甄选的爆火背后,离不开新东方的品牌底蕴,以及活力亲和、知识渊博的主播们,更离不开创始人俞敏洪强大的魄力和商业眼光。

  可以说东方甄选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反观中公严选在品牌方面就处在了劣势。进入直播间的网友们首先关注的不是商品,而是齐刷刷的“退费”问题。目前其抖音平台的粉丝数量仅为1.2万人,远未形成粉丝效应,何谈转型一说?

  4

  结语

  当互联网时代来临,教培企业其实拥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然而当教育和资本金融挂钩,教培行业往往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中公教育虽然在传统行业勇于创新,但也失去了积累十几年的品牌公信力。

  如今考公、职业培训的热度犹在,中公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只是教育本来就是一个稳扎稳打的行业,没有沃土不会生根,没有栽种不能成林。如何凭借自身在考公赛道的优势,提振品牌新形象,延展新赛道或许比直播卖货更重要。

责任编辑:郝欣煜

  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它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

  此外,《通知》还表示,将在南京房产微政务“房帮宁”平台开设“换新购”栏目,自9月8日起,公开在售新建商品住房项目“换新购”专属房源、优惠方案、合作经纪机构和联系方式等实时更新信息。鼓励开发企业、经纪机构为参与“换新购”的购房者提供专属房源和专属优惠方案,让住房改善群体切实减负担、得实惠。

  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立规定则,旨在加强校外培训监管,使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另一个特点是起点高。以孙睿君为例,她从清华大学到广西工作时尚未满29岁,当时即担任广西县级市凭祥市委常委、副市长,未满30岁即任凭祥市市长。

  之后历任荆州市招商局局长,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石首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江陵县县长,监利县县长、县委书记,近8年时间6次履新。

  魏昌东:从刑法学、犯罪学的视角来看,上一轮足坛反腐我们可以称为“散发型”,也就是发生地、发生的团队、发生的人员相对来说是比较分散的,而这一次则显示出“集团式”和“链条式”。

陈盈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