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高考志愿填报不能过多指望人工智能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27 16:51:23

  火热的市场使得不少互联网大厂和创业公司瞄准了这一赛道,从线下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到AI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及相关App,行业服务与产品层出不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观察到,今年,随着AI Agent(人工智能体)技术成为热门话题,能够互动问答的“AI志愿规划师”也悄然出现,主打在线随时陪伴,还可以像真人版的高考志愿规划师一般,与考生和家长互动对话,并根据个人回答“一键生成”志愿填报报告。

  AI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类科技产品,真的可以精准便捷地帮考生填报志愿吗?

  AI成了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隐形卖点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刘瑞在互联网大厂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多年,后来和校友一起创办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AI Agent技术的“AI志愿规划师”。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之所以关注AI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应用潜力,是因为自己曾偷偷把规划师选定的医学专业改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去年亲戚家为了给孩子报志愿,愿意拿出3万元给志愿填报机构,但最终录取的专业却并不理想。”

  刘瑞坦言,这些经历让他意识到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存在不规范现象,他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帮助考生少走弯路,可以便捷准确地获取高校招生信息。为此,他们推出“AI志愿规划师”,主打高考志愿AI咨询,考生可以和这位虚拟的“规划师”互动问答,了解心仪学校的专业、就业前景、毕业薪资等相关问题。

  当下,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加关注就业问题,“而非以前的希望不浪费分数即可”。在他看来,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志愿卡(即一些平台推出的可根据分数、所在省份预测可报考院校的系统会员卡——记者注)种类很多,但实际上只是把近年来的高考填报指南的数据进行了数字化,也有一些公司将高考志愿相关信息纳入了大语言模型技术中,“但目前大多数AIGC应用,不会考虑考生的省份及选科信息,只是将训练时获取到的数据表达出来”。刘瑞希望打造一个免费的平台,帮考生与 家长打破信息差。“比如,了解到考生未来想从事哪一职业后,反推出可以报考的专业和学校,并推荐一些新兴专业。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年,AI成了高考志愿填报市场的隐形卖点,尤其今年,“入局”的公司不在少数。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1462家高考志愿相关企业。2024年前5个月,国内已注册21家高考志愿相关企业,超过2023年全年注册量的一半。

  记者以“高考志愿”为关键词在手机软件商城搜索统计发现,涉及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App多达50余款,一些App打出“AI智能填志愿”“一键填志愿”“AI智能大数据”“填报完美志愿”等宣传语,大多数需要开通会员才可以使用完整服务。

  记者在社交平台随机联系了一款新推出的“24小时在线的AI志愿专家”,其销售人员介绍称,“这是海内外多所高校的高才生共同创业打造的新产品,实测好用,知识海量,信息全面,数据精准,方案靠谱,与其在焦虑中等待,不如用行动试试人工智能的魅力”。

  记者以29.9元的价格购买了体验版后,上述销售人员说,在微信中根据AI的引导回答问题即可,“遵守规则回答才可以抓取有效信息”。“有没有特别的学校或专业吸引你”“是否优先考虑省内院校”“对特别的报考项目是否感兴趣”“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否感兴趣”……十余轮问答后,一份高考志愿报告生成,报告中明显标出“本方案由AI大模型生成,仅针对考生当次输入进行建设性建议,实际报考需要结合个人需求具体调整,如有需要敬请咨询线下的专业高考咨询师”。

  记者又随机下载了一款自称拥有“高考志愿大模型”的“AI志愿规划师”软件,但在其给出的志愿表中,却无法显示所推荐高校的2023年实际招生人数、学制、学费等基本信息,与此同时,搜索一些新增专业也同样没有相关信息。

  工作人员答复称,“正在收集2023年实际招生人数的数据,可先参考计划招生人数”。该工作人员还称,“今年高考出分后,一分一档表会及时录入系统,根据今年的分数线来填报才更有参考性,但分数线公布后,软件里的功能就都要收取费用了,金卡、白金卡和钻石卡的价格分别为299元、399元和1999元”。

  购买正式白金版,就可以成为“高考志愿填报师”?

  在记者咨询过程中,一位销售人员称,如果购买了正式白金版,也可以成为“高考志愿填报师”,“到时‘AI’问啥问题,你就问家长什么问题,也可以接线上的订单,不跟家长见面,用这个在家里就可以给对方出咨询方案,高考志愿填报师的收费标准大概是2000元/人”。

  该销售人员还称,“这款产品最大好处是,没有太多知识和经验积累的人,只要会用这一知识库,同样可以给出专业的志愿方案”。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年来一些拥有AI技术的公司进入高考志愿填报市场,是因为技术需要实际应用场景来实现商业价值。然而,如果对志愿填报工作缺乏深入了解,便无法真正帮助考生和家长。

  刘瑞提到,一些专业对考生有特殊要求,例如色盲、色弱、视力低下等考生不适合报考,“目前‘志愿卡’中的一键填报功能仅依据分数推荐专业,忽略了这些个性化需求,可能导致滑档现象的出现”。

  那么,AI等技术手段辅助高考志愿填报的作用有多大?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明涛曾在社交平台上发起讨论,“什么时候我问国内大语言模型,如高考填报志愿时,国内哪些学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要求必考物理,哪些学校没有要求,如果能够自动统计生成列表,那这就算是训练到家了……”

  陆明涛认为,通过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确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进行信息搜集和交互对话,“但现有的高考志愿填报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协调博弈,即所有人都在进行网络填报,每个人的选择都取决于其他人的选择,所以就可能出现过分拥挤导致填报失败和成功捡漏等意外情况。更重要的是,报考专业的决策更取决于对未来这些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前景、职业生涯、行业空间等长期趋势预测的贴现值比较,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几乎不可能帮上忙”。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辅助高考志愿报考,总体来说是短期有用但不能太指望的。“家长和考生应当明白自己才是最终的决策者,不应过多指望他人或人工智能为自己提供一劳永逸的决策。”

  目前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上,除了“风头渐起”的AI产品,也有不少家长依旧选择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考志愿填报师服务,或购买更为便宜的“志愿卡”、下载相关软件进行查看,但对其专业度、准确度褒贬不一。在某投诉平台,多位消费者投诉多款志愿填报软件的数据不准确,严重影响志愿填报,甚至出现了滑档的情况。

  去年为儿子填报高考志愿,北京家长陈珊(化名)也发现,能够“指导”填报志愿的App不少。她选择了其中一款App,花了不到300元开通会员后,通过平台的AI大数据技术快速筛选出了录取线在分数范围内的高校。

  不过,陈珊觉得,即便软件里已经预估出“冲、稳、保”的高校,“还是要和学校发的报考指导手册进行对比确认,挑选出心仪高校和专业后也要打电话给招生办咨询再确认,不能怕麻烦”。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连续多年发布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中提到,今年首次在“阳光高考平台”推出免费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将海量数据系统集成,进行个性化匹配推荐,从专业、就业、职业等多方面帮助考生了解学校和专业。

  《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8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之日起,对违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预防、控制措施和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的行为,不再以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第三百三十二条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定罪处罚。目前正在办理的相关案件,依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被羁押状态的,各办案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解除羁押强制措施;涉案财物被查封、扣押、冻结的,应当依法及时解除。

  “时间不等人,必须全力以赴。” 2022年12月18日,位于四川广安高新区的拓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厂房内,机械臂上下翻飞,一张张汽车顶棚刚“出炉”,就被装车发运。“近期,每天都有25班物流车往成渝两地发货。”公司负责人曾令平又租了新厂房,准备扩大生产。

  是用冰雪衬托风骨铮铮的梅花

  “期待中国游客是鸡场街业者共同的心声。”马六甲老街商会会长蔡永泉向<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介绍,疫情一度给鸡场街带来较大影响,粗略统计,大约有四成商铺在疫情期间换人经营或关闭。如今,随着疫情缓解,鸡场街正在逐渐复苏中。在蔡天勇看来,中国游客容易融入鸡场街的中华文化氛围,又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将为鸡场街的疫后复苏带来巨大助力。

  “很开心,几年没有回内地了。”来自香港的陈小姐表示,到达珠海后,会见见朋友,并抽时间陪陪父母。

  报道指出,国情咨文通常在1月底或2月初举行,但总统必须受到众议院议长的邀请才能在国会发表演讲,而本周围绕众议长职位选举的混乱局面不可避免地推迟了演讲。

张雅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