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海水温度创1982年来新高 专家称或破坏生态系统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7-10 20:53:14

  中新网北京7月10日电 惠灵顿消息:据《卫报》10日报道,2022年到2023年间,新西兰周边海洋和沿海水域温度创1982年以来新高,引发专家对该国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担忧。

  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该国周边海洋海面温度比1982年上升了约0.63至1.05摄氏度,其中塔斯曼海每十年的平均升温率最高;沿海水域海洋海面温度比1982年升高约0.74至1.35摄氏度,其中新西兰南岛东海岸水域每十年的平均升温率最高。

  该数据显示,新西兰周边海洋和沿海水域的海洋热浪也破新高。塔斯曼海在2022年61%的时间里处于海洋热浪中,是周边海洋地区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新西兰北岛西部2022年89%的时间处于热浪中,为沿海水域中持续时间最长。

  新西兰统计局环境和农业统计高级专员斯图尔特·琼斯(Stuart Jones)表示,即使温度小幅上升也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导致一些物种迁徙,并增加疾病风险。海水温度升高也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卫报》指出, 此前强烈的海洋热浪已被认为与新西兰大规模海绵白化、大规模鱼类搁浅及企鹅死亡有关。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海洋生物学讲师克里斯托弗·康沃尔(Christopher Cornwall)博士称,强烈的海洋热浪会杀死栖息地生物,从而引发大规模生态变化。

  新西兰大气及水资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马特·平克顿(Matt Pinkerton)说,由于新西兰的地理位置,以及全球洋流流动和携带热量的方式,该国海水温度或将继续升高。新西兰位于太平洋、塔斯曼海和南大洋之间,这三个地区气温的升高使该国从各方向受热。

  蓄滞洪区就是这样一个“余地”。在河流两岸,人为选择一些低洼地区、湿地湖泊等,其中多数还是历史上江河洪水淹没和蓄洪过的场所。当洪水超标,就会启用蓄滞洪区,临时存水,减轻重点保护区、大中城市、重要干线的防洪压力,降低河道的洪峰流量,避免洪水泛滥。

  受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影响,7月29日08时至8月1日11时,河北保定涿州市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最大降水量为两河村435.7毫米,多个乡镇、街道降水量均超300毫米。

  中时新闻网报道称,3日上午,屏东县满州乡九鹏基地爆炸意外共造成4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分别为全身85%、50%烧烫伤,意识清楚,目前送往医院抢救中。详细原因还有待调查。“中山科学研究院”称,3日上午进行火药余料销毁,不明原因发生大规模燃烧,共4人被烧烫伤,目前正送医治疗。

  由于操作失误,赵女士的电话被当做郭里口救援队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布。“我的电话现在都处于‘爆炸’状态,有好多灾区的人打电话过来,他们有好几天没吃没喝的,有孩子发烧好几十个小时了,还有老人等着吃药的,太让人心疼了。”赵女士提到,求助者把这个电话当做救命稻草一样,但自己不在救援现场,就趁着丈夫还能接收信息时,把特别着急的发给他,“因为具体到哪里救援是要听政府安排,但我想如果他到时候在附近时,能把这些危机中的快快救出来。”

  镇上把一些小学设置成了安置点,为避难民众提供食宿。转移出来的人,大多都在安置点,没有转移出来的,还在房顶或者某个高地等待救援。

  其中,上海市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39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经济总量排名的位次重回第一。

谢大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