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河北红山野外站:科技助力华北平原防震减灾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02 12:27:46

  中新网石家庄2月28日电(杨蒙蒙)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尧山北面约5里的田野里,有一座醒目的红房子,河北红山巨厚沉积与地震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红山野外站”)就坐落于此。多年来,这里的科研人员足迹遍布河北大地,以科技助力华北平原防震减灾。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地震活跃区之一,具有典型巨厚沉积和巨厚松散沉积,使得地震灾害问题更为突出。历史上曾发生过1966年邢台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等严重地震灾害,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巨厚沉积结构的探测、沉积盆地的地震效应、地震灾害等,运行方面是采用‘观测站+研究中心’组织模式。”邢台地震监测中心站(河北省地震局红山基准台)站长张小涛称。

  据介绍,红山野外站包括1个主站、3个子站及多个流动观测点。主站即红山基准台,该台台基为震旦纪石英砂岩,部分基岩出露,新生代以来沉积厚度达700米至2000米,台站观测环境优良、观测手段齐全、数字化程度较高,已积累50余年高质量观测资料。子站分别位于河北邯郸、保定、雄安新区。此外还设立了六个研究中心,多角度服务华北平原区地震减灾示范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组织模式,红山野外站在华北平原腹地形成了很好的观测业务覆盖,可进行不同场地类型长期对比观测,是研究华北平原巨厚沉积结构及变化的优质野外观测、试验和研究基地。

  “野外台站对于观测来说十分重要,台站数量越多,高质量观测资料积累得也就越多。”红山野外站高级工程师罗娜说。

  建站以来,红山野外站持续加强野外台站建设,促进野外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目前,红山野外站拥有1251个预警监测站、48个地球物理学观测站,涵盖地震、电磁、流体和形变等多个学科,在运行专业仪器设备1900余套,年产出14.8T数据,数据完整率达98.1%……

  此外,红山野外站还承担全国地磁台站比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各类仪器厂家仪器测试工作。2022年,红山野外站圆满完成中国地震局“大震应急”等项目近300套观测仪器测试任务,为保障全国地磁基准台网观测数据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红山野外站在坚持科研属性的同时,积极发挥其服务功能。

  2023年11月,红山野外站科研人员与雄安新区震灾预防中心工作人员共同完成雄安新区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基础工程二期建设,填补了白洋淀淀区地震监测工作的空白。科研人员还开展了雄安新区深部结构探测,完成800多个钻孔的钻探工作,摸清了重点区域及周边断层分布和活动性,构建了雄安新区地下三维地层结构。

  为研究震源区浅层速度结构和孕震环境,科研团队在邢台、唐山、沧州等地架设密集台阵,开展震源区精细结构研究,探讨研究应力和构造特征,探索地震孕育机制、发震机理及演化过程。

  据统计,建站以来,红山野外站在站人员已主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178项。未来,红山野外站将在探寻 地震“密码”的道路上继续深耕。(完)

  “八八战略”不仅激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也催生着各行各业、各个城市“新打法”。

  谈及应对气候问题和新能源投资带来的增长潜力,布伦德指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太阳能和风能生产国,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环境和气候,而且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中方再次敦促日方正视各方合理关切,以科学、公开、透明、安全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格监督,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和各国民众健康权益。在同周边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和有关国际机构充分协商前,日方不得擅自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完)

  成绩只属于过去,面对2023年,“保生存,谋发展”将成为元气森林的工作主题。为此,唐彬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在组织和管理上,持续进行开环建设,增加部门、岗位之间边界的清晰度,并在管理风格上更强调执行力,以组织进化和科学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的效果。

  东北证券分析师邓利军分析称,上周外资已经通过沪深股通净流入A股约440亿元,已是连续10周净流入。近期外资持续流入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在人民币汇率走强的大背景下,外资配置中国优质资产的意愿上升。二是近期美国通胀回落,市场预期美联储未来加息空间有限,海外流动性有望边际宽松。三是当前A股估值较低且基本面预期改善导致配置机会凸显。

<strong>汪洋王沪宁丁薛祥出席</strong>

吴雅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