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甲醇经济领跑者”山西晋中抢滩绿色低碳未来

来源: 羊城派
2024-06-28 08:31:33

  中新网太原12月1日电 (记者 杨杰英 张云)从12年前晋中携手吉利集 团率先开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到产自晋中的甲醇重卡驶进杭州亚运会,甲醇之“火”照亮了“双碳”之路。

  “甲醇汽车甲天下—山西·晋中”。一直以来,山西晋中把发展甲醇经济作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转型的有效举措,构建起“车、醇、运、站、捕”全链条甲醇经济新生态,打造千亿级甲醇经济高能级产业版图,引领甲醇经济发展。

  甲醇是液态阳光,被誉为清洁的煤、便宜的油、简装的气、移动的电、液态的氢。2022年以来,甲醇经济深入融合世界经济发展,并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主火炬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实现了循环内的零排放。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山西、山西看晋中”。晋中是山西乃至全国较早从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应用的试点城市之一,坐拥制备甲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深耕甲醇经济40年,形成了产品门类多、应用范围广、政策环境好的发展优势,是我国推广运用甲醇经济成果最多、产业化力度最大的城市。

  近年来,晋中市围绕推广运用甲醇汽车,与吉利集团合作布局建设生产基地,建成以甲醇为主,以“醇+电”“醇+油”为辅的柔性生产线;形成以吉利晋中基地为“链主”企业,带动省内60户配套关联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近三年产值连续翻番,2022年达到233亿元,产量占全省95%,在全省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链条最长、资质最全、产量最大,已累计下线甲醇重卡超2000辆。

  在醇源建设上,晋中市坐拥丰富的甲醇制备资源,介休昌盛25万吨焦炉煤气制备甲醇项目、祁县10万吨生物质制备绿色甲醇项目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在加注体系上,晋中已建成甲醇加注站35座,拟改建甲醇综合加注站36座,拟新建12座,年内预计全市共有甲醇加注站81座。

  在推广甲醇燃料方面,晋中现有甲醇出租车网约车300余辆,甲醇商业炊事用户2300余户,甲醇清洁取暖用户2.8万户,年使用甲醇燃料12万吨以上。晋中生产的近2000辆甲醇汽车奔跑在新疆、甘肃等地,逐步形成了甲醇汽车晋中产、山西用、全国推的新风尚。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多点开花、多元应用的晋中甲醇经济早已被纳入“领跑者”行列。山西省也提出了“抓好新能源汽车集群打造及应用场景拓展,将晋中打造为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5月,山西省工信厅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全省甲醇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为甲醇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8月28日,省属国企走进晋中助力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建设活动举行,全省甲醇汽车开始由小批量试行迈向大规模示范应用。

  晋中市通过构建“车、醇、运、站、捕”全链条甲醇经济新生态,打造千亿级甲醇经济高能级产业版图。围绕甲醇经济“11155”发展目标,积极拓展示范应用场景,着力布局“一区两园三体系”,充分发挥吉利晋中基地汽车产业链“链主”优势,做深做实产业链基础端文章,重卡、公务车、专用车、公共交通多管齐下,“撬装+改装+新建”甲醇加注站一体推进,打造省际甲醇重卡煤焦运输“绿色通道”,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以煤为“基”、以醇为“媒”,从零挺进百亿,从百亿向千亿进发。

  当前,晋中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一路高歌猛进,在构建千亿级甲醇经济新生态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晋中市委书记常书铭表示,晋中坚决扛起确保能源安全、落实“双碳”战略、推动转型发展的职责使命,充分利用煤炭高效转化甲醇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甲醇经济示范探路。如今,晋中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领跑转型发展新赛道,未来可期。(完)

  在退保相关帖子下留言不久后,许凯收到不少人私信,声称即便过了犹豫期,也可以帮助退保:“你们自己去退保险,只退现金价值,我们可以退80%,把你的损失拿回来。”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王大鹏:实现绿证核发和交易的全覆盖,这样会极大提升绿证的供给量,绿电的消费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

  赛前,男子羽量级冠军亚历山大·沃尔卡诺夫斯基就表示:“我不认为现在有多少人能击败她,降服或者KO,伟丽在任何地方都证明了自己能赢。”

  一路走来,张伟丽经历过辉煌,同样也有挫折,但她始终初心不改——在波士顿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上,从登台亮相到发言,张伟丽赢得了比莱莫斯更多的喝彩和掌声。

  他建议消费者多咨询一些医生,充分说明自己的需求,多对比不同医生给出的方案,客观评价哪种治疗方案更符合预期,避免因为信息不透明而盲目接受手术。“此外,消费者心理执念对手术方案与结果也有较大影响,比如消费者非要做不符合常规逻辑的手术项目,又选择了非正规的渠道,可能做完之后会发现根本不是想要的效果,再修复就很麻烦。”

  “现在大家存款都喜欢存长期、存定期,尤其喜欢存5年期,导致整体存款成本降不下来,银行息差还在收缩,完全靠增加资产规模来弥补利差的下降,但规模变大,不良也在增加,资本消耗也大。”前述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坦言。

伍明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