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江如练》:报告文学如何避免写作模式化?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07 16:22:04

  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 上官云)“这些年,每一次跟人谈话,每一次采访,每一次写作,我都当作学习的机会。”回忆起《江如练 》的创作经过,知名作家任林举表示,通过这次采访和写作,自己学了很多东西。

  不久前,长篇报告文学《江如练》在北京发布。在同期举行的作品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江如练》的结构框架、文本特色等进行了细致解读,对其文学价值、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展开深入探讨。

  《江如练》是一部在历史人文视域中系统性、全景式描写漓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知名作家任林举从猫儿山出发,深入漓江流域30余个村落等进行田野考察,叙写了漓江流域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桂林故事”。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认为,《江如练》是一个很成功的标本,它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在这个时代的非虚构和纪实性的写作,如何建构起宏大的视野和写作策略。

  这部作品的文学特质是当天讨论的重点之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表示,《江如练》不仅仅是描绘了山水甲天下的情形,更重要的是还展示了漓江的文化、漓江的历史和风情,浓墨重彩地为我们描述如诗如画的漓江山水图和生态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则认为,《江如练》内容非常丰富,用风物志方式写到了漓江的山,漓江的水,还用人物志的方式写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当地的农民、画家、摄影家、记者,是一个漓江生态保护的群英谱,兼有大事记、风物志、人物志的功能。

  提及《江如练》,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说,这部作品书写的基点,定位在基层,落点到基层的群众,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流转、人的生活以及观念的变化,来见微知著地反映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与现实。

  丁晓原表示,同时任林举以散文笔法来写《江如练》,生成这部作品的文学品质,而且散文的开合自如使得这部作品写得丰富、饱满,避免了报告文学的写作模式化、类型化的弊端。(完)

  广西友谊关口岸是中国与东盟间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时隔3年,友谊关口岸恢复昔日热闹的景象。连日来,经友谊关口岸入境的中国籍旅客日均逾1000人,广西边检总站友谊关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坚守岗位,用心用情为入境游客提供高效优质通关服务,口岸悬挂的五星红旗、摆放的中国结和福字、张贴的“欢迎回家”标语,让通关旅客感受到回家的温暖、浓浓的“中国年”氛围。

  10点50分,北京东来顺饭庄总店迎来了节后开工的第一桌客人,20岁的服务员王欣彤赶忙将客人迎进店内。她说,这个春节是她工作以来经历过最热闹、也是最累的七天。“虽然累点,但我们的工资和奖金也提高了。”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海林对中新经纬表示,《流浪地球2》整个视效特效达到了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延续了第一部的主题,就是中国人用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方案来解决世界性危机的内容。影片在整个的故事架构上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人物塑造上相对弱一些。

  <strong>参考消息网1月28日报道</strong>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1月23日刊登题为《对美国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的亚洲回应》的社论。文章摘编如下:

  而在从业几年之后,阿杰还发现,一些老人在独自就医时,只会告诉医生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而忽略对基础病史的讲述,这可能影响医生的诊断。所以作为陪诊师,他需要在陪诊前多和老人沟通、询问,对老人的病史详细掌握,从而帮助老人同医生沟通。

  <strong>总书记的温暖牵挂|“为民的事没有小事”</strong>

杨美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