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汉学如何更好架起文明互鉴桥梁?

来源: 金融界
2024-06-12 08:09:18

  中新社布达佩斯6月10日电 (记者 马秀秀)当地时间9日,“汉学:文明互鉴的桥梁”座谈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30余位专家学者、汉学家等齐聚一堂,交流探讨汉学发展与文明互鉴路径。

  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语言与文化学院汉学讲席教授费南山(Natascha Gentz)指出,研究需要设立中心或者机构,需要资金支持,研究人员自身也需要有精力和激情。另一方面,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传播渠道将研究成果呈现给公众。她寄望年轻学者,探索包括运用新媒体等在内的新方法。

  前段时间,土耳其AHBV大学教授、汉学家吉来(Giray Fidan)参与编撰了关于土耳其汉学起源的书籍。他指出,汉学在土耳其已有超500年历史。类似世界汉学大会这样的平台对土耳其汉学家非常重要,大家可以与不同国家的汉学家交流,互相学习。

  自去年起,匈牙利罗兰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王哲(Olajos István)开始在孔子学院和大学里教授中文。他了解到,很多学生选择中文是对中国当下热点话题和电视剧感兴趣。在他看来,可多为外国学生翻译一些电视剧作品。他还分享了一位家长想要学习中文,与儿子用中文交流的趣事。他指出,教师们要多和学生交流,基于学习的兴趣爱好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中国。

  在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范狄(Dario Famularo)看来,中国文化特别有价值,为实现有 效传播,汉学家应了解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内在原因,从而更好搭建文化交流桥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认为,做中国研究,一定要有世界眼光,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明和历史;要通过跨文化研究来探讨人类文明问题。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打造好世界汉学大会品牌,开拓年轻汉学家与老一辈汉学家之间的交流新渠道,建构世界汉学研究中心。与此同时,利用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尝试开辟“世界汉学”科研成果发表专栏。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学家可以在平台上注册,并在专栏发表文章、相互交流,亦可了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各学科的丰富内容。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针对高考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以及高温、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依法依规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完)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祁凡骅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我国干部管理是老、中、青结合的梯队建设,当前“70后”省委常委、“80后”厅级干部与“90后”处级干部已不鲜见。

  五一假期终于来了,你在哪?是去看人山人海,搞“特种兵式的旅行”,还是回老家,吃妈妈做的菜?或者足不出户,优哉游哉?不管在哪,假期的意义,绝对少不了一个“吃”。周刊君特别推出“五一就要吃”评论系列,小伙伴们会来讲讲,他们各自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也欢迎大家留言参与,看看哪个更馋人。

  “运用掌握的最新公共管理知识和方法,给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带来范式上的转换,积极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将是这一代年轻干部的使命和任务。”白智立说。

  在祁凡骅看来,伴随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代干部正逢其时,有望通过他们积极引进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人才管理模式,创新运用治理工具和技术手段,为本地区、本部门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动力。

  根据教育部消息,当天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保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曾丽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