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外需回暖“加热”中国出口

来源: 人民网
2024-06-09 12:11:44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李晓喻)据中国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5月中国出口额约2.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大增11.2%。这个增速不仅远超4月的5.1%,也是今年以来最高水平。

  从3月同比下降3.8%,到4月恢复正增长,再到5月增速一举跃升到两位数,中国出口最近几个月加快回暖。今年前5个月,中国出口额达9.95万亿元,同比增长6.1%。

  中国出口向好,得益于全球贸易整体恢复。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这些数据相互印证,折射出全球商品贸易整体处于修复态势。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也称,周边经济体出口业绩向好表明外部需求保持稳健。

  在外需复苏情况下,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大部分有所改善。前5个月,中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3.5%,对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出口同比增长3.6%,增速均比前4个月加快;对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的出口降幅则从前4个月的1.5%收窄到0.7%。

  同期,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同比增长7.9%,增速也比前4个月加快。

  优势产品热销也给中国出口提供支撑。据官方数据,前5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4447.3亿元,同比增长25.5%;汽车出口3297亿元,同比增长23.8%。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表示,目前中国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出现明显反弹,海外制造业复苏对中国中间品出口构成拉动。

  汪涛认为,今年初至二季度以来,外需持续复苏支撑中国出口表现,且出口环比增长动能比较平稳,可能推动今后整体出口持续复苏。

  不少企业也看好今后出口前景。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81.6%的受访中国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

  不过,今后中国出口仍有不确定因素。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总体前景乐观,但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中断仍然是影响贸易趋势的关键因素。航线中断,特别是与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安全问题有关的航线中断,以及气候对巴拿马运河水位的不利影响,可能导致航运成本上升、航行时间延长和供应 链中断。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指,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升贸易成本和贸易风险,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干扰。

  近期,欧盟密集对中国电动汽车、风电、光伏等相关产品和企业发起歧视性调查,导致中欧经贸摩擦风险不断上升。

  <strong>火树银花 灯月交辉</strong>

  婴幼儿无人照料是影响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海外经验表明,让社会机构承担婴幼儿一部分抚育责任,对提升生育率有明显正向作用。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铜梁龙舞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已形成颇具潜力的产业。据重庆市铜梁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当地龙灯制品相关产业年产值约5000万元;龙文化旅游业门票直接年收入达2000余万元。

  最佳位置的选择有效避开雨季里东苕溪上游1430多平方公里积水盆地中的洪水威胁,良渚先民又全力以赴在52平方公里的积水盆地中,建造出中国史前文明延续千年的水利工程。

  “2005年我第一次来中国,2011年开始在中国工作生活,一晃就过去了12年!”因为工作,斯彼克曼曾走过很多国家和地区,感受过不同的社会风情和文化氛围,但他坦言自己还是喜欢中国。“中国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国家,提供了很多其它地方没有的宝贵机会。”斯彼克曼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还要继续留在这里。

  他们一边看老魏指挥自动化清运车走走停停、清理垃圾,一边听老魏讲过去开着“小四轮”人工清理垃圾的故事。

刘华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